★学术不端在学术界已经蔚然成风,大量的学术造假、成果剽窃等腐败行为几乎充斥到每个学术角落,被全社会所痛斥。为有效遏制学术不端行为,教育部日前决定成立学风建设协调小组,并煞有介事地弄了俩副部长分别任该小组的要职。
我觉得教育部分明是在玩蝼蚁撼大树的游戏。学术不端事实上就是学术腐败,它的成因是体制性的,有着极强的存在刚性。想要极大程度地遏制学术腐败——永远不可能是彻底遏制,只有从导致其产生的体制入手,比如职称评审制度及其激励机制。
导致学术腐败的机制就好比是一个酱缸,你之前把一个物件规整的再干净,一旦扔进去,就立马被“酱”。学风建设属于文化范畴内的玩意儿,是柔性的,或然的;学术腐败属于体制范畴内的玩意儿,是刚性的,必然的。用柔性的或然的东西去治理刚性的必然的存在,某种高潮时期或许能起点作用,但绝不会产生遏制效能。
我们不是没有前车之鉴,各种各样的作风(风气)建设我们都玩了几十年了,怎么样的,作用甚微甚微,否则官僚主义和贪污腐败就不会如此泛滥。正如我刚才所说,中华武功中所崇尚的“以柔克刚”在某些领域里是可以的,但在整治各类腐败领域里,绝无任何成功之可能。
我无意全面否定学风之类,我只想告诉某些人,它们的存在必须在有刚性保障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其价值和意义。教育部搞学风建设也不是不可以,不过没必要自我乐观地自我鼓吹,还是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机制建设当中吧,靠制度和机制来防止“学术林冲”的出现。不管怎么说,制度和机制这玩意儿终于还是最靠谱的!
【媒体转载请联系:我的邮箱/ally2004@sina.co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