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芸芸众生 |
第60次死亡
——怀探险家余纯顺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兮不复还”。这首古老悲壮的歌本来是为你壮行的,如今, 你却去了,真真的一去不复还了。
你倒在了罗布泊,倒在了著名科学家彭加木16年前殉难的地方。
噩耗传来那天,是细雨蒙蒙的端午节 。为了证实是否真实,我找来许多家报纸,报纸上一条条关于你遇难的消息,犹如一条条哀悼的黑纱,裹着我心头挥之不去的沉痛。
1989年的6月,我们相识在大兴安岭,那是你从家乡上海出发孤身徒步环行祖国的第12个月。此后,我便密切注视你的动向,并多次撰写编发关于你的文章和你自己写的文章,由于你 的行踪飘泊不定,我们之间的联系是若即若离的,因为我只能往上海你家写信或打电话,而你也只有回到上海才和我联系。尽管如此,我们心里都以对方为朋友,以至我从几千里之遥 打电话你拿起话筒就能听出是我的声音。
今年3月中旬,你打电话告诉我上海电话号码升至8位数,我顺便问问你今后的打算,你情绪 非常激动地对我说,你要完成60个探险项目,要打破国外的探险纪录,要继续寻访剩下的22 个少数民族,要走罗布泊,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还有,要走香港、台湾,只差时间问题 。
4月初,你寄来近30篇关于你徒步走中国途中所写下的文章和照片,我收到后打电话给你, 你嘱我照片一定要保存好……
5月4日,我编发的你的《去向远天的底下》这篇文章见报后,我们又一次通话,你告诉我,过几天就走。当时的通话中,我们还谈起了社会风气,世纪末病,民族情绪等比较敏感的话 题,你说你要为民族的振兴出把力,因为你看得多,有发言权,你对国家充满了希望。站在我的角度,我对你这些发自肺腑的话充满理解,一声珍重再见后,我们就再也没联系上。后 来,在你家人口中得知,你是5月18日离开上海的。
我在等待着你走罗布泊的喜讯,传来的却是你殉难的消息,我怎么也不相信你会死……
1988年10月28日,长白山封山季节你却登了上去,有人断定,再过20分钟你就会被冻死,然 而没过那20分钟你赶到了山顶的气象站。
1989年初,在黑龙江珍宝岛附近,一群野猪围在你身边,欲向你发动进攻时,边防军为你解了围。
1991年5月18日,你在川藏公路239K至272K之间行走,在那被称作“雪线”的野外,人们告诉你千万不要睡觉,可你被那异常壮美的风光所吸引,坐观风景时竟睡着了,是10头野牦牛 呈圆形围住了你,才把你惊醒,“那些善良的家伙,怎么偏偏会在这个时候造访我呢?莫非 是天神派来唤醒我的?”你自己也好纳闷儿……
这些年,你11次过长江,17次跨黄河,行程4.2万公里,走完了中国的22个省市自治区,走 完了中国的东、西、北三端,并走完了川藏、青藏、滇藏、新藏和中尼公路五条世界屋脊天险公路全程,首创全方位孤身徒步走西藏的奇迹,从而实现了继人类徒步横穿南、北极第一 个徒由东、西、南、北、中五方位走记完“世界第三级”即西藏高原全境的创举。
你怎么会死?
在一次通话中,你笑呵呵明明白白告诉我,没事,大死小死已经“死”过59次了。你说,死 亡就是回家,我当时听笑了。面对你凝重的经历视死如归的悲壮,我后悔当时笑得有些轻佻 ,在我这个局外人看来,你是不会死的。
也许冥冥之中有一定的定数,像徐霞客游记写到滇西鸡足山为止,像三毛的英年早逝,像彭 加木的溶入沙漠一样,第60次死亡,你在千古之谜的罗布泊“天人合一”了。
据说,6月11日下午4点半,你即将完成徒步穿赵罗布泊的壮举,已临近罗布泊西岸,跟踪拍 摄你的上海电视台纪录片编辑室的4名记者驱车追上了早8点离开他们的你。这时,沙漠地表 温度高达70摄氏度,一见脸已被沙漠薰烤得面目皆非的摄制组成员,你顿时热泪盈眶,大概 是你为这砦奋不顾身的支持者的精神所感动。你和大家一一握手,并商定13日晚在孔雀河边 的前进桥营地会师。然后就结束这次探险活动。
当时已是胜利在望,摄制组几位同志想和你一齐行动,你执意不肯,还是一个人上路了。
12日下午,摄制组已抵达胜利桥,当晚9点45分,一场沙暴铺天盖地袭来。摄制组的同志心 里算计,下午时分,你该到达离楼兰古城7公里的干涸的塔里木河岸,这地方离前进桥只有1 4公里。
13日白天,沙暴未停,摄制组人员打着手电,沿着复杂难辨的雅旦地貌向前走了5公里去接 应你,但无功而返。
14日凌晨,沙暴终于退去,摄制组人员和当地人员兵分两路前去接应你,又一无所获。
发现你的遗体是在18日上午15分,15日至找到你期间,新疆巴音格勒蒙古族自治州的旅游局 、新疆军区先后派出车辆和飞机做了大量的寻找工作,最终是直升飞机发现了你的帐蓬。
你不愧是一名壮士,据目击者说,你的遗体头朝阳初升的地方,倒在地上两腿分开一如生前 模跨戈壁大漠的走路姿式。莫非你有预感?记得你说过,不管死在哪里,你的头一定会是朝 向东方的。还有,你说,一个人赤裸裸地来,赤裸裸地去最好不过,什么都是身外之物。果然,你把衣服叠好,赤身裸体地去了,有人猜测你死于突发性疾病,我不信,因为如果真的 发病,你怎么会脱衣服叠好?
死,是你自己早已预料到的,为什么还要去走,1994年你在第四次进藏前写过一篇文章也许最能表达你的思想:“我一向认为,世界上所有值得一做的事情都应该有人去做,人类就是 靠了这种前赴后继、不断向未知领域挑战的信念,才得以生存发展下来。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屡仆屡起、万死不辞地四进西藏的原因。”这也是你走罗布泊的原因。
壮哉,余纯顺,虽然你没按意愿走完全程,留下一个不小的遗憾,但你死得其所,死得值。
壮哉,余纯顺,你把生命献给了沙漠,却把精神留给了人类。
值得一提的是,你的父亲,68岁的余金山老先生在新疆为你奔丧后表示,他要继续子业,把你计划要走而还没有走完的路程继续走下去,老将要出征了。你也当含笑九泉了。
前一篇:没能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马俊仁
后一篇:金马嘶鸣唤大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