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苏省震泽中学 庞玉忠老师赏析李娟散文《秋渐深》

(2015-10-16 16:43:45)
标签:

文化

分类: 记.暗香

李娟《秋渐深》教案(庞玉忠)

2013-10-23 22:05:28 来源:钱海荣语文工作室 浏览:141

《秋渐深》教案

江苏省震泽中学 庞玉忠

一、教学目标

1. 对“秋渐深”丰富意蕴的理解:从自然的“秋渐深”到人生的“秋渐深”再到文字的“秋渐深”

2. 品味语言,探究作者的文字是否达到了她所说的“雅洁”,分析文字与自然、人生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

播放张学友《秋意浓》,PPT显示歌词

秋意浓/离人心上秋意浓/一杯酒/顷诉哀愁/离别多/叶落的季节离别多/紧紧拥着你/放在心头/我要你记得/无言的承诺/不怕相思苦/只怕你伤痛/怨只怨人在风中/聚散都不由我/不怕我孤独/只怕你寂寞/无处说离愁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意浓的季节让人感受到离别的愁绪。但也有人会有不同的感受。今天就让我们来看作家李娟的文章《秋渐深》,看看她有怎样的感受。

 

2. “浓”和“深”的辨析

“浓”——程度深;

“深”——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

浓是深的结果,深是浓的原因。

 

3. 题解

   “秋渐深”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秋意越来越浓。

 

4. “秋渐深”的表现(在文章中有哪些表现?结合文章来分析)

白露满地    (化而为霜)

桂花开落    树叶渐凋

榉叶日红    稻草相依

艾草枯黄    (野菊花开

蒲公英白    晚菘青翠)

 

(可用第1段中的“节气与植物”引导学生发现7、8两段中内容)

说说第9段的作用:对上文的一个深化和总结,自然的秋渐深是落尽繁华后的庄严肃穆

 

5. 秋渐深的深层意蕴

文章至此,可以结束,第10段内容要来干嘛?

(1)朗读后分析此段内容

讲的是人生和文字的“秋渐深”。

(2)是否突兀?前文有没有铺垫?

第7段写人生的“秋渐深”:蜕去过往,沉静从容

第8段写文字的“秋渐深”:洗尽铅华,雅洁纯净

小结:原来文章本身在内容上也是一个“渐深”的过程由自然而人生而文字

 

(3)为何是从人生到文字,而不是文字到人生呢?

因为只有渐渐年长,有了人生的阅历,才能明白“文求雅洁”的道理。文字到了一定时候便开始做减法,这个时候就是人变得气定神闲、沉静从容的时候,文字才慢慢走向简洁、干净、纯粹的。它是一个“渐深”的过程。

 

6. 文字的“雅洁”探讨

   怎样的文字才算“雅洁”?文中是如何解释的?自读第8段和第10段后分析

(1)第8段用了比喻的手法,指出文字的雅洁是少雕饰,不艳丽妩媚,但也不是粗衣旧服的小丫头,是叫做“菘”的小丫头,是配上了姜丝、红辣椒和青花瓷碗的大白菜。

     简洁而不简陋,雅致而不粗俗。——清水出芙蓉,天然是雕饰。

 

(2)第10段中也指出了文字是经过了岁月沉淀之后慢慢走向简洁、干净、纯粹的。它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渐深”的过程。

    是繁华落下的简洁不芜,岁月沉淀后的纯净雅致。

 

7. 讨论探究:作者本文的文字达到了“雅洁”吗?

分小组讨论,由代表发言

(1)没有做到:作者喜欢掉书袋,卖弄文采和自己的才学。一会写到《红楼梦》的典故,一会又引用德富芦花的文字,一会又引用《诗经》的诗歌。

 

有不同意见吗?

做到了:这些文字都很自然贴切:想到花袭人名字由来的典故,是因为闻到了桂花香,也是花香袭人的;讲到德富芦花的文字,是因为作者在午后走进山林,正契合了《自然与人生》中的句子“走在山间小路上”,而且之后,作者也是由自然想到了人生;引用《诗经》中的诗句,那更是因为自然的艾草引发,而且《诗经》的文字本诗是那样的雅洁。

 

可以说,作者写秋天,清新自然,有一种朴素之美,又不失典雅,书香四溢。

 

(2)没有做到:

作者的文字还是很注重语言的雕饰的,文中大量使用修辞:

第1段中把“节气与植物”比作一对恋人;第4段写叶用了比喻,写鸟用了拟人;第7段中更是将野菊花比作了邻家小女孩。

 

做到了:用的修辞十分贴切,清新自然。尤其是第7段中,因为是童年的回忆,出于一个小女孩的童真,把野菊花比作张开脸笑的小女孩也是很贴切的,富有童趣而不幼稚。

(3)没有做到

文字要做到雅洁纯净,必须是一个“渐深”的过程,是洗净铅华的,一定要经过人生的积淀,而作者说“人过了而立之年”,可见她的人生阅历还没有那么丰富,还未脱去艳丽的外衣。

 

做到了:虽然年纪不大,但是文章第7段中说:“光阴的秋风一次次将我吹远了,望不见童年,望不见奶奶,望不见故园。”说明作者还是有一定的人生经历的。

 

8. 课堂小结

   其实不管有没有做到,那都是作者追求的一种境界。

  一起读文章最后一句。不管是人生、还是文字抑或是自然的“秋”,那都是一个随时间推移渐渐发展的过程,由繁入简、由粗而精,需要我们在岁月里体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