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文字穿透光阴》:《疯狂作文高中版》2014年第9期专访作家李娟

(2014-09-24 17:13:05)
标签:

情感

分类: 记.暗香

 

《让文字穿透光阴》:《疯狂作文高中版》2014年第9期专访作家李娟

《让文字穿透光阴》:《疯狂作文高中版》2014年第9期专访作家李娟

 

 

 

  让文字穿透光阴

 

《疯狂作文》高中版第9期:专访作家李娟

 

  


   

《疯狂作文》访谈:

  《让文字穿透光阴》:《疯狂作文高中版》2014年第9期专访作家李娟


  

1.李老师,您曾说写作使您“在瞬间飞离现实”,您为何如此热爱写作?您是怎么走上写作这条道路的?又是什么支撑您在这条道路上一直走下去的?

 

 

李娟:记得小时候,我最喜欢上语文课,因为,我的作文时常得到老师的表扬。一次,我写好了作文给父亲阅读,他说:“孩子,你才思敏捷,有写作的天赋,要多读书,多练笔。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看不见的力量,要学会发掘它,珍视它。”

我写作的热情,来自博学的父亲对我的鼓励,他赞赏的目光像一缕阳光,照亮了我青涩的少年时光。我想,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如果想要他的人生充满斑斓的色彩和意义,就要让他怀抱一个美好的毕生追求的梦想。

长大后,文学的梦想一直没有泯灭,那是因为父亲曾在我幼小的心灵播下一颗文学的种子。那颗种子渐渐生根发芽,在梦想的原野开出花来。

 

陈丹青说:一个人一生追逐的大都是少年时的梦想。 正是少年时的梦想一直支撑我,让我不曾放下手中的笔。对我来说,写作不要为了出名,只是因为热爱。那么你对于文字的态度完全不一样了,这样的写作更加纯粹,洁净,美好。

 

看法国画家米勒的画《拾穗》,几个妇人低着头,正弯腰在收割后的麦田里,拾起一个个遗落的麦穗。回想写作的这些年,我就是画中的拾穗人,生活给予我的都是金黄的麦穗。似水流年里,所有的过往,疼痛、忧伤、善美、温暖和爱,都是沉甸甸的麦穗,我以一支笔,俯身拾起它们。

 

 

2.您的文字中常见些名人大家的身影,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大家的风采,口气熟稔的仿佛是自己身边的亲朋,对这些于我们来说“并不熟悉的陌生人”,您是如何准确把握并描写出这些大家的性格特征的呢?

 

 

李娟:这些都是阅读的馈赠吧。我敬仰的大家如鲁迅、沈从文、孙犁、张爱玲、王世襄、齐白石、丰子恺、徐悲鸿、吴冠中、米勒、东山魁夷---

大家的背影,乃是一个民族的正面。我以为,做一个与大家为邻的人,是一生最幸福的事。与大家为邻,就能养成良好的阅读品味和习惯。一个人的阅读品味的高低,也决定了他思想与视野的高低。

我的书房有他们的作品,随笔,传记。时常和他们倾心交谈,他们的作品、文品、人格的魅力会影响我的一生。我的随笔中时常会写到他们,也希望大家的风骨与品格会感染更多的读者。

 

 

3.前面说到您的文章中常见名人大家的身影,如沈从文、齐白石、丰子恺、汪曾祺等,您最喜欢谁呢?可以简单说说理由吗?

 

 

李娟:几位大家,都是我喜欢和敬重的人。沈从文先生却是对我的写作影响最深的人。他说:“我学会思索,认识美,理解人生,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我少年时读到这句话,仿佛是他为我写的。我的写作正是从清澈的汉江畔开始的,这一江碧水,给予我的文字水的气息、水的灵气,这里是我的福地,我的文字如一条溪流,从这里流向江河、大海。

沈从文先生一生历经坎坷,可是,他总是用一双孩童般纯洁的眼睛看着,以一颗纯净的心感受着,爱着世间值得爱的一切。他的心是沱江的清流,照山是山,照水是水,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大师齐白石和丰子恺的画温情款款,世间万物都来入画,小鸡、蚂蚁、白菜、桃花、孩子-----大师者,他们也是将童年与天真携带一生的人。他们不被俗世的浮华淹没,暮年时也将人生活得通透而豁达。作品越发清澈,透明,洁净。读他们的作品,感受他们留给尘世的一片冰心。

 

 

4.无论是读一本书,赏一幅画,看一处景,您总能把握事物本身的美好,并且给它们注入丰沛的感情,可见您不仅感觉敏锐细腻,而且对文字的把控能力比较强,能告诉我们您是如何准确捕捉生活中这些细微的美好和感动的吗?在写作中您又是如何做到由景及情,让“景中之人不单薄,历史事件不空泛”的?

 

 

李娟:画家米勒说:“生活是悲苦的,可是我从不忽视春天。”说得多好!是的,写作于我正是这样,我从不忽视美,如果从不忽视春天。一位作家,必是怀着一颗对万物敏感之心,我用一颗心感受生之美好,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找诗意。

现在的人,审视美的能力和意识正在悄悄丧失,而审视丑的好奇心却比比皆是。你的心若美好,这个世界就美好。因为,一个人的审美观何尝不是一个人的世界观!

如果世界是一本书,不旅行的人只看见其中的几页。阅读、行走、赏画、听音乐已经是我生活的常态。那些时候,我会随手记下每一个瞬间细微的感动。一个人的行走,不仅是身体的游走,更是思想和灵魂的行走。视野的开阔决定了文字的气象和格局。

作家一生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文字表达的准确与否,大约需要长时间的磨练。

至于我在写作中由景及情,情景交融,似乎都是水到渠成。出现在我随笔里的画家、作家,他们都是我芳邻,我走进他们的作品,与大师对话,读懂他们的心灵。我以为,那些信手拈来的文字,比郑重写出的更为率性、真实,更忠实自己内心的感受。

 

 

5.从您的字里行间不难发现您是个喜爱阅读的人,现代化的生活,让纸质图书的阅读率下降,阅读开始变得电子化、碎片化和快餐化,变成了快速阅读、浅阅读、时尚阅读,而在阅读过程中,人们的阅读也越来越功利化,读书多是选那些流行、时尚、实用、消遣的读物,对那些经典的、真正承载人类智慧的作品反倒敬而远之,您对这种现象如何看?

 

李娟: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套用一句流行语: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我建议大家少一些网络阅读,多一些纸质的经典阅读。两者的差别在哪里?网络阅读没有质感和温度,也没有灵魂,更没有内心的安宁。网络阅读快餐化,它仿佛一个忙着赶路的人,步履匆匆,这样的阅读是观光,是走马观花。可是,我们匆忙的脚步,急促的心到底在追逐什么?一切都是因为“快”,一个“快”让阅读的美好意味尽失。真正的阅读是灵魂的阅读,留出让人思考、遐想的空间。一本书若不能引人回味和沉思,不能给心灵以雅洁和美好,那是不值得阅读的。

我以为时尚流行的读物就像一个浓妆艳抹的女子,打扮得时尚靓丽,但是没有深厚文化的内涵,“快餐”的品质,决定了它只能是一次性消费。那些畅销读物是飘泊在时光河流上的泡沫,一转眼就消失了。真正的经典书籍,都是经得起岁月打磨的,也一定是能让人内心洁净、温暖,精神明亮的好书。阅读应该是一个人一生的事。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么,用文学的水土,润泽纯美的心,养育一个干净自由的灵魂。

 

6.您曾说“读大家的文字,觉得他的心就是一把紫砂壶,不论怎样平凡的琐事,装在这个紫砂壶里,倒出来的‘茶’都是有茶香的”,您觉得应该如何做到让自己的文字散发出“香味”呢?

 

 

 

李娟读大家文字是闻得见香味,我一直这样认为。我在博客的签名是:把文字养在心里。这是我对于写作的诉求。这里的“养”是滋养,是修养,更是磨练。

 

    沈从文先生有一句口头禅:“人做事要耐烦。”意思说,写作一定要有耐力,不要怕麻烦和费力。写作就是自己和自己较劲,更要耐得住寂寞和孤独。沈先生写《边城》共七万字,却写了半年之久,他才情过人,却从来不是一挥而就。如果文字是一块璞,只有经过细心打磨,苦心雕琢,才能变成一块块美玉,于岁月深处闪烁恒久的光华。

 

7.正如您所说,“任何一位作家,没有鲜活的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同学们应该如何做才能从平凡朴素的生活中汲取写作所需的营养呢?您能给同学们一些建议吗?

 

 

李娟:我觉得,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也要怀着一颗对事物敏感的心,学会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诗意。留心观察、感受生活一切细小的美好和感动。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善意、温情、晴空、云朵,只是,我们焦灼的心和飘忽的眼神不曾留意,让仓促的步履和心灵都慢下来,不要走得过于匆忙,忘记了我们为什么出发?与生活中的美好和真爱失之交臂。

 

 

8.您的文字中,无不在诉说着您对阅读和写作的虔诚的热爱,能告诉我们阅读和写作给您的生活和人生带来了哪些变化吗?

 

 

李娟:常常有读者问我,你写作的秘诀是什么?慢慢地阅读,静静地写作,每天写一点,日子就不一样了。每年写一些,人生就会完全不一样。写作和阅读带给我的,其实是任何人,任何物质都不能给予我的,那些时光深处细微的感受,弥足珍贵。漫漫人生,我依靠写作,慢慢成为现在的自己。成为《读者》《格言》《文苑》签约作家,作品被国内报刊和加拿大、香港等地报刊转载。获得了“第五届冰心散文奖”“首届孙犁文学奖”等。

文字有着穿透光阴超乎寻常的力量,它引领我躲避一切的喧嚣,寻找灵魂的安宁,令我在文字的芬芳里自由呼吸,我的世界,因为写作和阅读,变得充实和美好。

 

 

9.快阅读时代,很多人已经不读书或者很少能静下心来读书了,而您的文章大多格调静雅,不疾不徐,这份难得的安静让许多抱怨世界纷乱的同学心生羡慕,同样的世界,那么您是如何让自己“所见皆美好”,从而保持这份内心安静的?

 

 

李娟

一位作家说:“做人凡事要静,静静地来,静静地去,静静地努力,静静地收获,切忌喧哗。”我以为,她讲的是写作时内心安静的状态。不圆滑世故,不随波逐流,不慕虚名,保持一颗沉静的心,才能听见自己心灵的呼吸。写作,从来都是内心的呼吸。

 

写作者仿佛一位习武之人,比的是内功,而不是外力。读书也是一样,内力到了,才有了静气和沉稳,好文字是四两拨千斤,更是静水流深。写作着急不得,欲速则不达,心若是慌了,文字的气息就断了。

懂得拒绝喧哗和欲望的人,文字和人一样,会慢慢变得洁净和坚韧。写作是一种内心的修炼。

 

 

10.你提倡的是“读书,不要有功利心。读书,只为了自身的修养。”把修身养性作为读书的第一要务当然不错,但对学习压力大的高中生来说,这个要求似乎有些不切实际。在如何平衡读书的“功利性”“修养”的问题上,您有没有好的建议呢?

 

 

李娟:我所说的读书,是指课本以外的读书。关于文学,艺术,美学,哲学等阅读。

    这时的读书不是查字典,因为阅读的价值是缓慢的,它如春夜细雨,润物无声,滋润你的心田。读书只是谋心,不是为了谋生,也只是为了自身的修养。人的修养、气质和心性从哪里来,都是从读书中熏陶出来的。邂逅一本好书,如同邂逅一个善美之人,一颗善美之心。那么,读最美的文字,做最真的人。

 

 

11.请您给学生推荐些既能修身养性,又能实际运用的好书吧。

 

 

李娟:我推荐几本适合高中生阅读的书:

 

沈从文《边城》,史铁生《我与地坛》,梁衡《觅渡》,康﹒帕乌斯托夫斯基《金蔷薇》,张爱玲《金锁记》,林海音《城南旧事》,丰子恺《人间情味》,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东山魁夷《美的情愫》,吴冠中《画外音》,王世襄《京华忆往》 ,清代张潮《幽梦影》,木心《文学回忆录》,苇岸《大地上的事情》,陈丹青《多余的素材》,柴静 《看见》,龙应台《目送》,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蒋勋《蒋勋说唐诗》,鲍尔吉原野《银说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