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哲思》名家有约隆重推出《有美一朵》收录李娟散文十三篇

(2013-09-12 15:45:03)
标签:

文化

分类: 记.暗香

    《哲思》十周年巨献:《读者》金牌签约作家 名家相约《有美一朵》。

收录:马德,张丽钧,雪小禅,李娟,丁立梅,许冬林,项丽敏,南在南方等作家美文。

 

【名家有约】

   那一段时光,晕染了墨香,暖伤故事,悲喜开场。他们笔下的故事里,总有与你相似的过往。因为每场青春,都一样。你应当庆幸,曾在文字的世界里,看到过地老天荒。——名家有约《有美一朵》

 

 

      他们之所以成为名家,并非有什么特殊之处我们无法企及,只是他们释放在笔触里的东西,我们或许还隐藏在血液里。有时候抵达不到的或许仅仅只是一种心境,一种视角。读一读这本书吧,我想她将赠与你的开阔,比你想象的还要美丽。——名家有约《有美一朵》


 

《哲思》名家有约隆重推出《有美一朵》收录李娟散文十三篇 

 

  《哲思》名家有约隆重推出《有美一朵》收录李娟散文十三篇

《有美一朵》作家李娟推荐语:

 

      走在路上,一抬头恰好皓月当空;窗前读书,一只蝴蝶翩然着停到了花枝上,临江听风,鱼从水面掠过------李娟总是能从平常的生活点滴中带我们发现美好,发现生活中时时处处的诗意。与她同行,无异与美同行。


《哲思》名家有约隆重推出《有美一朵》收录李娟散文十三篇

 

                                                    李娟摄影2013年9月

(一)

暗香盈盈

 

 李娟

 

 

有的书,散淡、清丽、寂然,寥寥数笔,悠然自在,如云端上的燕子。那些文字不端架子,行云流水,更显得气象万千。作者看着芸芸众生,世事沧桑,留下一些闲适、逸趣、睿智、通达的词句,走了。令后来人细细品味和回想。

 

真正对人类有意义的书,往往是让出版商赔钱的那一类。就像这本清代张潮的《幽梦影》,寂寞的呆在书店的角落里,翻阅它的人寥寥无几。我翻开它,一瞬间,任凭文字的甘霖将我覆盖。

 

那本书一直放在枕边,静夜里,点亮一盏灯火翻开它。寂寂长夜,窗外虫鸣如流水,一派天籁之音。《幽梦影》中这样写道:“春听鸟鸣,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几百年前张潮就在四季轮回中听天籁之音,他说,这样才是不虚此生。可是,我们置身喧闹浮躁的尘世间,有多少春夏秋冬,没有停下匆匆的步履,倾听落雪的声音,细听鸟鸣与虫声了?他写过“凡声皆宜远听,唯听琴则远近皆宜”。他写鸟儿的欢唱,秋虫的低吟,雪落寒窗,雨打芭蕉。世间一切美好的声音都被他写尽了。

 

作家林语堂曾为金发碧眼的西方人讲东方情调的生活方式,就引得书中一句:“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一时间倾倒多少西方读者。真是信手拈来,清丽典雅,字字生香。

“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我说,读《幽梦影》四季皆宜。冬夜坐对一窗雪,如同坐对一卷书。窗外是孙康夜读的皑皑映雪,屋内的人手捧一卷书。雪夜里学学古人,围一炉红泥小火,品一杯清茶香茗,万物寂静之夜,听雪落寒窗。煮酒、品茗、读书,世间还有比这更惬意美好的事吗?

 

张潮对书法很有见解,写过:“楷书须如文人,草书须如名将,行书介于两者之间”。这样的形容令人惊叹。楷书如同文人,有骨有节,沉稳端然。草书如同驰骋沙场的大将,洒脱豪迈,让人想起书法家怀素、张旭雄健的狂草。行书则介于两者之间,既苍健有力,又飘逸从容,让人想起王羲之的《兰亭序》。

 

他写读书的感受尤其睿智深刻,发人深思。“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读书达到这样的境界,也将人生活得如此清明而透彻。读书与月亮竟有着这样的渊源,不同的人生阅历、坎坷、磨砺,从书中领悟到的深浅和道理皆不相同,而好书从来都是一轮明月,它夜夜自天空洒下盈盈光芒,铺满尘世的每一个空间,滋养心灵的角落。

 读书之乐要属五柳先生最懂得深意,他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求甚解,是读书的另一个境界。令人忘了吃饭的好书,一定是《幽梦影》这样的书。

 

张潮生于徽州的书香世家,自幼才情非凡,但对八股文和科举制度十分不满。他的文笔清丽脱俗,独树一帜。他暮年时有牢狱之灾,看尽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他文字中没有幽怨悲苦,他的文字多写诗词雅章,花草鱼虫,风云雨露,山光水色,花之香、月之色,尽在胸中,没有桐城夫子的迂腐之气。

 

“傲骨不可无,傲心不可有。无傲骨近乎鄙夫,有傲心不得为君子”。是的,没有傲骨的人,只是卑鄙可怜的小人,有傲心的人不能成为品格高尚的谦谦君子。他的文中不仅有诗情画意,更有风骨,有气节。

 

古人说,若无花月美人,不愿生此世界,而他说,若无翰墨棋酒,不必定做人身。他是多么风雅有情趣的人,他的世界有月光、美人、俊林、花草、诗词、翰墨,唯独没有世间的悲苦。人在草木山水间,那是做人的另一个境界。

 

真正的好文字是白雪落梅花,暗香盈盈。

 

 那些词句,仿佛一个人信手拈来的几朵白云,几丝细雨。好文字永远似清水洗尘,春风拂面,雨中红莲。好文字是云朵之上的云朵,又有“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余韵。似捧一杯香茗,芳香醇厚,回味悠长。

 

                               

                                    (二)



林花谢了

 

                                      李娟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是诗人在追问时光。

 

墙边依偎着一丛蔷薇,一夜风雨,嫣红的花瓣落了一地。开到荼蘼花事了,这是《红楼梦》中的诗句。花事了,写世间的离散。我一直不知道荼蘼竟然是一种小花,清雅的白色,淡然的芬芳。像一个女子心中的爱情,静寂着,内敛的,在内心寂寞地盛开。他从花树旁无视地走过,那落了一地的花瓣,片片都是她前世的盼望。

 

春风沉醉的夜里,在古老的凤凰游走,北门城楼下,有一帮抱着吉他的年轻人在唱歌,有女子唱蔡琴的歌:让他淡淡的来,让他好好的去,到如今,年复一年我不能停止怀念……那是唱给爱情的歌,也是唱给光阴的歌。歌声如贴着水面低飞的白鸟,低回盘旋,千折百转,似流水漫过心田。她的歌,要有阅历的人来唱,心醉痴迷,却有无尽的苍凉。让人想起微雨的江南,水面上的落花,离别的箫声,泊着孤舟的渡口,含泪的眼眸,在水一方的佳人。他踏上一叶孤舟,一回头,见她还站在水边的紫藤花树下,人影幽幽,落花细细。林间一双紫燕不知愁滋味,飞过水面。

 

水流花谢两无情,从此后,千里烟波,与君诀别。

 

什么是似水流年,作家王小波写到:就如同一个人中了邪,躺在河底,眼看着潺潺的流水,粼粼波光,落叶,浮木,空酒瓶,一样样从身上流过去。我喜欢他关于时光的比喻,那么形象和传神。

 

昨日,婴儿时期的森儿还在我的怀抱里,一双百合花似的小手抱紧奶瓶喝奶。外婆唤他,他含笑的双眸回头望着外婆,一脸的笑意如同春天的清晨,透亮、纯净、欢喜。一双眼眸笑成两弯月牙,牛奶就顺着嘴角潺潺不断地流下了。一转眼,小小的人儿背着书包上学了。再一转眼,他已长成一个怀揣心事的小少年。有时见他不快乐的样子,我就逗他,对着他唱歌,小小少年,没有烦恼,但愿永远这样好。

 

洒满阳光的午后,将他婴儿时期的衣衫一件件拿出来,晾晒在和煦温暖的春光里。我晾晒的是一件件小小的衣衫,还是一日日流走的光阴?

 

时光的沙漏里,细沙流走的是光阴。淡淡檀香里,袅袅燃尽的是光阴。一杯清茶,从沸腾香醇到冰凉如水,冷却的也是光阴。

他日柳青,今日落花。韶华与皓首之间,是漫长的一生还是转眼即逝的一瞬间?岁月是什么?长的是忧愁,短的是欢颜。

 

昨日,还记得年轻的父亲穿一件白衬衣,用自行车驮着幼年我和妹妹出去游玩,自行车骑得飞快,路旁的白杨树哗啦啦地唱着歌,我们银铃般的笑声洒了一路。一转眼,父亲老了,今日打电话给我,问我上班忙不忙,不忙的话,去帮他买几盒降压药。苍老的声音,小心翼翼的口吻。一瞬间,时光流转,我已成年,他却成了童年的我,要我为他遮风避雨。幼年的我是那么贪心,总央求父亲替我买这买那,要他给的爱再多一点。在光阴面前,我深深低下头去,眼看着父母一日日衰老,白发如霜,老病缠身,我却无能为力。

 

龙应台写到:我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是的,不必追,目送孩子一天天长大,一步步走远,走进自己的天空。他的天空落雨了,我不再是他雨中的树阴和遮蔽。渐渐目送父母一日日脆弱、孤寂、苍老、憔悴,任岁月的积雪落满发间。龙应台的散文《目送》,是对生命的目送,光阴的无言。我渐渐懂得,上苍不会厚待我们所有人,似水流年里,他总是冷眼看着,看着我们不断寻找,相伴,厮守,离散。

 

时光将我锐利的棱角一点点磨去了,在匆匆流年里,一颗心慢慢沉静下来,懂得敬畏,宽容,自省,悲悯。于是,我的脚落在泥土中,然后生根发芽,开枝散叶。我终于明白,我没有一双会飞翔的翅膀。

 

 

 

请欣赏:著名主持人磊明老师 朗诵  李娟散文《林花谢了》: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ee997c0102e9xj.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