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再犯古人的“自负病”

(2011-11-29 19:00:15)
标签:

秘书杂志

谈古论今

孔子

张之洞

阮元

李付春

文化

分类: 散文随笔
别再犯古人的“自负病”

别再犯古人的“自负病”

【谈古论今】别再犯古人的“自负病” (全文2280字)

山东  李付春

 

不知从什么朝代开始,在一些达官贵人身上往往滋生一种怪病,那就是清高,也就自负。

本来,人们都会喜欢跟知书达理的人交往。孔子,本是至圣先师,拥有弟子三千,却为人谦和。孔子曾师从谈弘、师襄、老聃等人,向他们学习音乐及周礼,留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千古名言。

 

但有些人,自以为官比别人做得大,书比别人读得多,学问比别人大,因此就耻于下问。总喜欢和自己官位差不多或者更高的人交往,对自己的下属傲慢无礼,大有目中无人的霸气。这样,长此下去,和他交往的人必然越来越少,人们慢慢对其敬而远之,有时还被下属戏弄一番。

 

张之洞常年官居高位,又满腹经纶,故自命清高,自己为是。他喜欢与文人名士交往,对僚属却不放在眼里,大家都多有不满。一次,一位布政使去总督府拜见张之洞,谈完公事后,便告辞。按清朝官场礼仪,张之洞应将布政使送至仪门,但他送到门厅就止步停下了。此时,布政使回过头来,故作神秘地对张之洞说:“请大人多走几步,下官还有几句话要告诉您。”张之洞认为布政使另有要事相告,就又陪着他走了一段路,可还不见布政使开口。

这时,两人已走到仪门,张之洞不耐烦地问道:“你不是有话对我说吗?”布政使:“其实我只想告诉大人,按照大清礼仪制度,总督应该将布政使送到仪门,现在已到仪门,就请您留步吧!”说完长揖施礼而去。张之洞听罢,气得说不出话来,但又不好发作,因为这位布政使的所为是符合清代官场礼仪的。后来,此故事流传于民间,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

 

本来,张之洞遭到布政使的戏耍就很恼羞成怒,但是,他又不好行于言表,因为他自知理亏。尽管他明明知道他的下官布政使戏耍了他,可是这完全是清代官场所必须的礼仪,只不过由于他的清高和傲慢而没有把自己应该做的做好。这是有点哑巴让狗咬了私处,有口难言啊!

 

如果张之洞官居高位、满腹经纶却又知书达理,为人谦和,那一定会是另外一种结局。首先是他应该门前若市,许多有学问的大学士都会成为他的门客。对于前来总督府的人他要远接高迎,无论是交流商榷学问还是奉行公事,他都会把迎来送往做得很到位,他的美名也会像孔子那样流芳百世的。

 

 

看来,自负是一种疾病,并且多发于“白领”阶层。这种病有时会满足你的虚荣心,会让你在众人面前很有面子,但更多的时候会让你难堪窘迫。

扬州大学者阮元是清朝乾嘉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长于金石考证,对其才学颇为自负。

阮元先生有个弟子,家贫,性诙谐。有一年,该弟子进京赶考,途经通州,饥肠辘辘。无奈盘缠有限,只得于路边小摊上买大饼一个,聊以充饥。吃着吃着,偶然发现大饼背面被火烤焦处,斑斑驳驳,极似古文字。弟子灵机一动,心生一计,遂将大饼翻转,用纸拓了下来,制成“拓片”,看上去果如钟鼎铭文。又作书一封,佯称赶考途中偶得“珍宝”,请老师帮助鉴定,托人带给老师。阮元收到信和“拓片”后,左看右看,看了好几天也没看明白。这让阮元甚感为难,老实承认说不懂吧,当老师这面子怎么过得去?学生又会怎么看自己?视名声如生命素来是阮元的性格,为此他查阅了大量资料,进行了一番深入研究,最后断定这是《宣和图谱》中著录过的某个鼎上的文字。不久,学生接到了老师洋洋洒洒罗列大量证据证明此“拓片”确实为无价之宝的“鉴定报告”,乐得差点没背过气去。

 

看来,这一对师徒真算得上是两个“二百五”。这老师整个一“伪学士”,拿着鸡毛当令箭的伪大师。懂就是懂,不懂不能装懂,真不知道这样的大学者靠地是什么真本事授业给弟子的。弟子终归是弟子,在古代虽然没把师徒关系写进“三纲五常”里面,但我知道有师徒如父子一说。弟子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不尊重老师,徒弟性格诙谐,但看对谁,对师长开玩笑更得掌握分寸。阮元这对师徒,一个是图面子,不懂装懂。另个是不懂礼节的无耻之徒。看来,也只有这样的老师才会教出这样的弟子。

 

阮元告老返扬州后,他在扬州市场上看到一只古铛,颜色绿如瓜皮,分明是年久形成的铜绿,认为必是秦汉之物,就花高价购下。过了一天,他在家里宴客,想在朋友面前炫耀自己新得到的宝贝。有宾客在仔细鉴赏后稍稍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觉得这古玩的绿锈有些蹊跷,似是做过的痕迹,故而大胆推断它可能是个赝品。此话一出,众人骇然,都以阮元是金石考证的第一专家,他的眼光不会有错。果然见阮元镇定自若,一副不屑一辩的神态,二话不说,命人就用这只古铛作容器盛鸭汤,以代替陶罐。很显然了,他想用事实代替雄辩。

席间,宾客们边喝酒,边对古铛摩挲再三,赞叹不已,皆夸耀阮元的眼力了得,阮元亦颇感自得。不料,饭刚吃了一半,古铛忽然砰然有声,随之土崩瓦解,沸腾的鸭汤泼洒了满桌。阮元的脸从白变红,从红变绿,神情甚是尴尬。

 

现在,好多人活得很累,那就是为面子活者。可是,面子都是别人给的,并不是打肿脸冲起来的,古今人都是如此。阮元在众人面前铛裂汤洒,造成尴尬局面,不是没有预兆。那是和他往来的门客中,他的自负低估了别人的眼力。

 

换位思考一下,你花大价钱买了一件心爱之物,自己视为宝物。只有鉴宝知识和你一样或者水平低于你的人才会为之大加赞赏。即使有人看出破绽,没有十成的把握,他不会说出这是件赝品。他不想扫你的兴,更重要的是他把真品说成赝品,不仅你不高兴,而且会落得大家的耻笑。

 

幸亏有后面的结局,不仅让阮元尴尬难堪,还让在座的宾客们大跌眼镜。无形当中,让大家认识了阮元的这“第一专家”不是名副其实,还反衬出有更高明的人在不被人们的注意当中。

 

“自负病”是可以传染的,它可以跨越时空的界线从古传到今天。患有这种病的人都会遗留下“后遗症”,成为人们的笑柄。根治这种疾病的良方那就是自谦,懂得自谦之人会有很多的朋友,会有很好的口碑,更对赢得更多人的尊重和拥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