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煤油灯到节能灯
(2008-10-27 21:36:00)
标签:
煤油灯汽灯电灯节能灯干部之家宝山日报攀枝花日报中国教育报 |
煤油灯是用一个盛墨水的小瓶子,里面盛上煤油或者柴油,瓶盖中间挖个洞,能容得下一个用薄铁皮卷的细管,要紧不能粗了,那样就会浪费很多的油料,卷一个细棉绳从铁管穿过,算是灯芯了,下面伸到瓶中的油里,上面用火柴点燃,这煤油灯就可以使用了。
但这煤油灯并不是无限制得使用,农家里的晚饭一般都在掌灯前后就吃完了,那样就早早可以上炕睡觉,节约一点煤油。因为那煤油是用家里的两只老母鸡下的蛋在供销社“换”来的,要是谁家点着长明灯,那可不是过日子的来头。
可是,灯还是要点的。家里有小孩子,不点灯他闹啊!就把灯芯捻小点儿,等孩子睡着,赶紧熄了。再就是家里有学童的,像我,放学后往往是就赶紧趴在大门口的碌碡上做作业,实在做不完,家里也要掌灯。但母亲有时为了疼乎那点煤油,往往赶紧凑过来一起做点针线活。
还记得要读小学五年级了,学校规定上早晚自习课。在冬天,早晚都需要点灯,我们就把自制的煤油灯带到教室,一个人一盏灯,今天看起来多美!其实,我对两件事特别有印象,一是,早晨5:30就开始上自习了,当时还很黑,等天慢慢亮了,到放学的时候,互相看看对方的脸、眉毛,特别是鼻孔,那都是黑的。因为当时基本上都是用地柴油灯,就因为它比煤油便宜些。第二个是,我们同学们为了在大家面前“摆阔”,都把灯芯提很大,这样可以更亮些。可是,后果不仅是冒黑烟、熏鼻孔,更重要的是浪费很多油料,等添油时需要把灯带回家,因为家里的油并不多,每次家里买油也就是买半升左右的那么一小瓶。等把灯带回家,进门前赶紧把灯芯从瓶里取出来往下拽,可是家长还不满意:“怎么这么浪费!是把柴油喝了不成?”
等读上了初中,就好些了。学校里统一添置了汽灯,当然油料和买汽灯的钱都出自同学们身上。有了汽灯,教室里亮堂多了,班里有“灯长”,负责每天给同学们点汽灯,然后把它悬挂在两根木椋之间,发出“磁磁”的响声,我们前排的同学们可以回过头去,教室里暖和多了,我们围坐在一起,很温馨。相比之下,老师办公室里的泡子灯也逊色得很多。干脆,他们也时常搬着椅子,抱着教案,来我们教室里“借光”。
考高中时,第一天我就没有发挥好。原因是考试前一天下午由老师带队,骑着一辆破自行车(有的还步行,那是没有自行车或者还不会骑)驮着行李到达考点,等到了晚上天暗下来了。突然间,整个校园亮了起来,我当时就很怀疑自己的眼睛,闹鬼了怎的?原来是学校自己发电,各个房间的电灯都同时亮了。等晚上我们睡在大通铺上,三间宽敞的宿舍里,椋头上吊着一个60W的电灯泡,因为电压不稳,一闪一闪的,我们同学们盯着那个“怪物”,议论了好长一段时间。灯一夜没灭,我几乎一夜未眠,醒来照旧还是看灯。
又过了三、五年多的时间,高压线路才送进我们村的千家万户。当初,我们就知道,电就是用来接电灯的。可是,由于电量不足,越到晚间需要照明时,农村停电那是常有的事儿。所以,尽管是房间里悬着电灯,那是摆设。蜡烛对农家来说是奢侈品,很少去买,主要还是泡子灯照明,因此说,泡子灯起到了短暂的过度阶段的作用。
近年来,电在我们生活中几乎无处不用,没有了电,我们真想像不到怎么去生活。空调、电冰箱都换成节能的了,当然电灯泡也都慢慢下岗了,继而换成了节能、高效、光线柔和的节能灯了。相比之下,夜晚里的房间更亮了,但比以前更节能降耗了,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更加美好了!
http://www.lyxw.gov.cn/sy/ShowArticle.asp?ArticleID=1332
http://pzhrb.newssc.org/html/2008-12/19/content_373378.htm攀枝花日报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08- 12/22/content_1876.htm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