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小品文原创农村感悟随笔散文文化 |
分类: 散文随笔 |
舍得,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智慧
李付春/文
家父弟兄两个,在爷爷在世的时候,就已经给他们明确分家:其中有祖上留下来的一个大树行子,爷爷把它分成了东西两半,由父亲和大伯抓阄分得归属。
我在早些年的时候就曾见过村东那片大树行子,足有三亩多地,多以枣树、槐树和榆树为主。大伯在前几年修盖房子时已经把通直的树木用了一部分,而把其它的那些树木一直保留下来了。当时他想,尽管那些枣树虽然老了,但尚能结些枣子,即使变不得几个钱,总能晒几斤干枣用以春节做枣糕用;再有的就是那些歪歪斜扭的老槐树,已经经历了近百年的风雨,就是因为舍不得,就一直没有砍伐它们,任其自然生长,偌大的树行子就这么着几十年来一直这样。
父亲可就不同了,就在十几年前大伯为儿子修盖房子时,把属于他的那一半树行子里的树木彻底除掉,选了几根条直的榆树檩条支援了大伯修房子,把其它的那些杂木分类处理了。把枣树卖给了烧木炭的,槐木卖给了煤矿上做窑棒,其它的那些就当作柴禾烧茶炉了。在大伯眼里,父亲无疑就是一个败家子。把近百年保留下来的,由前人栽种的树林,几天工夫就砍伐得一干二净。大伯曾经劝说过父亲的,当然也没有管用。
第二年初春,父亲就把那个树行子深掘了一遍,把里面的陈树老根全部清除掉,又从集市上买回500多棵速生杨树苗,据说一角钱一棵。他还在小树的空挡里种植了三四年棉花。每年单靠卖棉花就收入千元左右。等到小树长到八年上时,有的地方明显地就拥挤了。父亲就开始有选择地卖檩材,留着那些旺盛的大杨树,让它们成长成椋材,每年又有几千元进帐。随着近年木材价格的一路走仰,那些大杨树简直就成了父亲的银行。
由此看来,就是由于当初父亲的舍得与大伯的舍不得,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父亲有着丰厚的收入而过着宽裕的生活,而大伯的日子一直过地很紧巴,以至于来到暮年,给儿子盖房娶媳妇还拉下没有还完的饥荒。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就想把鸡蛋立在桌面上,不破则就不能立住。
古人云,有失就有得,没有付出那能有收获?遗憾地是有些人总是抱着老皇历不肯松手,在某种情况下,就错过了收获的季节。即使这样,一点也怨不得别人,只怪自己当初没有舍得。人世间,不也是每时每刻都围绕着舍与得和得与舍,演绎着无数成功和失败的故事吗?蛇是在蜕皮中长大,金是在沙砾中淘出,没有舍得就没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