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杂谈教育随笔 |
好孩子要有“三颗心” http://www.hf365.com/html/01/07/20070806/34318.htm |
发布日期: 2007-8-6 11:58:03 稿件来源:合肥晚报 作者:李付春 |
古人云:百事孝为先。 中央电视台有个公益广告做得很好:当母亲将一盆洗脚水端到年迈老人的前面给她洗完脚,刚懂事的娃娃也给他自己的妈妈端来一盆洗脚水,让妈妈洗洗脚。 看罢这段广告,我想天下的父母都会想到该怎么做儿女和父母这个双重角色。它充分体现了广告的主题——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此家长的一言一行将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孝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孩子的孝心不是天生就有的,因此应该从小就要培养孩子有一颗“孝”心。 当然,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老师和家长都应该担当起“老师”的责任,把孝敬长辈的教育作为对孩子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报纸上看到:山东省济宁市廿里铺镇中心小学,经常组织孩子听农村老人讲童年故事,讲艰辛历史,增加孩子对农村老人的了解和关爱;充分利用双休日,开展符合农村特点的孝敬老人活动;组织和鼓励孩子与五保户保持联系,开展一对一的帮扶活动,如挑水、清扫院子、修整围墙、喂猪喂鸡等,凡是学生能够解决的一些问题,都要帮助解决。对于学校来说,这不乏是个好的教育方法,就应该在农村中小学校推广实施。 有的孩子放学后看着家长辛勤的劳作觉得不容易,特别是在麦、秋收获季节,家长起早贪黑,孩子们就主动的帮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其实,家长还应该教孩子亲自去实践,让他们亲身去体验以下“粒粒皆辛苦”的滋味,这同样是教育孩子尊敬老人,尊重老人的劳动。 现在,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社会。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尊老、敬老、爱老的浓厚氛围非常重要。对于如何赡养农村老人问题必须有一个理念,那就是强调道德,奉献孝心。根据目前我国农村的经济现状,主要还是以家庭赡养为主。无论家庭经济状况好一些还是差一些,我们都必须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一方面在不断改善经济状况的同时,还要努力让老人尽量过得更好一些。可是,话又说回来了,经济条件再好,如果后辈没有孝心,老人也不会幸福。 因此,我们孝敬老人,要捧出孝心,展示我们后辈的高尚道德。还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教育好下一代,最终还是让我们把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继续发扬光大。 其次要有颗“凡心” 前不久,笔者作为一个班主任,组织了以“我的理想”为主题的班会。同学们都积极地发言:有想当科学家的,想当将军的,想当老板的等等。没有一个说和父母一样当农民的。此时,我觉得自己的责任重大,都想当元帅士兵谁来做?终归士兵要比元帅多,当农民有啥不好?我们的先辈不都是祖祖辈辈当农民过来的吗?只不过当前要好好学文化,长大后当一个具有现代化知识的新型农民。一个个的小孩子,心都比天高。这主要是家长、老师的教育及社会的影响所致,使孩子没有一点平凡意识,缺少一颗平凡心。 还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母女俩行走在大街上,正赶上一清洁工在扫大街,母亲捏着鼻子、捂着嘴巴牵着女儿紧走两步。越过去后对女儿说:“以后要不好好念书就像这位阿姨一样,让你整天扫大街。” 当然,为父母者都希望子女能成为“将军”,可“华盛顿”只有一个。因此,我忠心地诚劝家长朋友们,不要对孩子期望太高,应该从小就培养他们的“平凡”意识。既不能让孩子碌碌无为,无所追求;还要培养孩子们平易近人,宽厚待人的良好品格及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同时也是为了避免孩子因目标过高,理想太远而造成的种种失落和苦恼。让孩子笑对人生,从而健康地成长。 作为一个老师,我时常教育学生要有一颗平常心,对待子女也是如此。我的两个孩子,学习成绩平平,我也从来没有对他们有过高的要求。儿子中学毕业后在济南做厨师,月薪千元左右,据说干得还不错。女儿在中学读书,做我的学生,我时常教育他们要有一颗平凡心,长大以后像父亲那样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 第三要有颗感恩“反哺心” 感恩就是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反哺就是成年儿女孝敬回报老人。 日前,曾有人在济南市某小学做过一次调查,发现“认为父母对自己非常关心”的学生高达90%,而能为父母付出感激和汇报的仅有30%。无独有偶,还有一小学在课堂上老师问学生谁的家长知道你们的生日,全部学生都把手举得高高的;当老师又问起有谁知道父母的生日时,仅有三两个学生沉思后慢慢地举起手。 这也难怪,当今为父母者都把教育子女长大成人当成了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每年给孩子过生日,对他们关爱有加。殊不知,孩子长到18周岁以后,从法律上讲,父母已经没有给孩子盖房娶亲、供其深造的义务了。可按民俗,父母都把这些当成了自己份内的事情,再苦再累、砸锅卖铁、借钱负债也要完成“义务”。而从儿女的角度上,他们也对父母为自己的付出“见怪不怪”了,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没必要心里过意不去,反觉得心安理得。在那些觉得对父母的付出非常感激的孩子中,30%的孩子认为报答父母的最好方式是“好好学习”,不再考虑其他。 笔者认为,孩子缺少反哺心,出现这种情况首先是父母的责任,其次是社会的责任。为父母者都有一种传统意识,认为自己的付出是应该的、天经地义的,只知道一味地爱孩子,宁可自己受苦,也不图孩子回报,这就从客观上养成了孩子制止索取,却不知回报的感恩反哺心态。 |
【 |
前一篇:暑假,让孩子也休闲(人民铁道报)
后一篇:学龄前儿童不宜学外语(京郊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