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散文随笔 |
这是一个单亲男孩的故事,他的母亲早在十五年前生他的时候死在去医院的路上了。
孩子的父亲常年在外靠力气打工,只有农忙和春节才回来,家里除了几亩薄田以外还有一位年迈且眼睛有疾的老母亲,这孩子就和奶奶一起生活。
自从这男孩成为我的学生以后,我就知道他是个“问题少年”,学习成绩一塌糊涂。据说他在家常挨父亲打,而且打得挺狠;上课捣乱或者睡觉时,老师就罚他站。
当体罚成为家常便饭时,对他来说一点用处也没有了,他反而变本加厉,父亲留给奶奶的零用钱常常被他偷得一干二净。有时候还趁奶奶不注意的时候,偷家里的粮食去粮店换成钱来挥霍,这是我家访时他的邻居告诉我的。
芒种前的一天,他父亲回来收麦。在禹城下了火车,一溜小跑来到公共汽车站。可是,通往村里的最后一班公共汽车已经在半个小时前发走了。而出租汽车、三轮车最便宜的也要40元。父亲想,这40元是他在建筑工地上劳动两天的纯收入,省下来能给老母亲买两盒治疗眼疾的药或者给儿子添置一套像样的衣服。于是,他步行50里地,走到家已经是后半夜了。
老母亲开开门,接过儿子手里快磨搓烂了的香蕉时,埋怨儿子不该买这么“贵重”的东西大老远背家来。他在递给母亲的时候说:“我用今天的5元公共汽车费给您娘儿俩买的。”
父亲的话,传到了在床上刚刚醒来的孩子耳朵里。这孩子一声没吭,第二天早上,他的枕头是湿润的。
从此,这孩子变得与以前不一样了,别人都认为孩子长大了。其实,不仅如此,他的变化不是靠家庭的棍棒教育,也不是靠老师们整天罚他站着,而是源于父亲半夜步行回家花5元钱带回的那一把香蕉。
我发现了他的变化,在课堂上及时表扬了他的进步。上面这个故事是在我表扬他以后,他跟我说的。
文章首发: 扬子晚报
文章引用自:http://www.yangtse.com/pub/yzweb/dzbpd/dzbfx/t20060908_1507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