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钟表的故事《繁星》

(2006-03-22 16:32:18)

          钟表的故事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最早的钟表是父亲那个“长征”牌收音机。那时,我才读小学四五年级,学校在两里以外的邻村。因为是小学高年级了,学校规定开设早晚自习课。
  
    那个年代的农村还没有通电照明,同学们也买不到蜡烛,使用的就是自制的柴油灯。晚上自习课时照明用它,次日早晨早读时还要用它。到秋后,我们早晨就开始起五更了,特别是到了冬日,我们读书好长一段时间后,东方才露出鱼肚白。
  
   早上,老师要求5:30到校。那时家里没有表,父亲就成了我早晨起床上学的钟表。每天清晨,他都要到胡同和房后的空地上去扫树叶当柴禾烧。看天差不多到时辰了,或别人家的孩子上学走了,他就赶紧回家叫醒我,送我出村。等我找到同路伙伴后他再目送我一段路程后回家,然后,背起粪筐在村边转转,完成他这一早晨的“功课”。
  
   上初一那年,家里用母亲编苇席挣来的钱添了件家用电器——一部“长征”牌收音机。冬日的早晨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候,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已渐渐懂事,不忍心让父亲再去室外看星辰,也不再让他送我出门上学。从此,父亲的那部收音机就成了我早晨上学的闹钟。那时的收音机非常珍贵,母亲为防尘土侵袭,还特地为它缝制了一件“外衣”。
  
   每天晚上睡觉前,父亲都要把收音机放在被窝头上,当然不是像现在听什么“夜话”节目。父亲整天很忙碌,每天晚上我都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上炕睡觉的。反正每天早晨,收音机里只要一播出“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父亲就把煤油灯点燃,再喊我起床,然后送我出门。
  
    当然,父亲每天早晨打开收音机的时间不是很准。有时候早晨打开好几次,不是没有声音,就是讲上英语了。当听见收音机“咔嚓”一声,继而又“咔嚓”一声关闭了,这说明时间还早;如果“咔嚓”一声,继而播放广播体操,说明时间正好,该起床上学了;如果“咔嚓”一声后播放的是英语广播,坏了,那得跑步上学了,而且恐怕要在教室外头上早读了,不过这种情况比较少。我把父亲开收音机的时间当闹钟,就像今天人们早晨“咔嚓”开灯看墙上的挂钟一样。
  
   上了高中以后我就住校了,不用再担心早晨起床晚了。起床铃声一响,宿舍里像炸了锅一样,都在穿衣找鞋。
  
   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不足20岁的我,在媒妁之言和父母的安排下进入了围城。结婚那天,在城里工作的表哥把他新买不久的“大上海”手表戴在我的手腕上,美得我找不着北。一身新郎装的我本来在迎亲的队伍中比较显眼,再加上我推眼镜的机械动作,有意识地把手腕上明晃晃的手表让人家看见,引来满街大姑娘小媳妇的赞叹,想来那时的风光也真是出尽了。
  
   进入洞房以后,上了炕,妻子要求看一下我那珍贵的、明晃晃的东西,我还真忘记是怎么搪塞过去的了,但那天的洋相让我终生难忘。
  
  后来时兴大挂钟,就是几点响几下的那种“烟台”牌大挂钟。去谁家串门,如果见墙上挂着“当、当”响的大挂钟,那比今天谁家的窗台上挂着空调还时髦。日子长了,机械的“当、当”声实在招人烦,干脆上弦就不再上响铃弦了,再后来就干脆换成“康巴丝”石英表了。
  
   现在我整天工作在三尺讲台上,一节课45分钟更是分秒不能懈怠。因此,钟表对于我来说仍然很重要,只不过我今天的钟表已经换成了一部小巧玲珑的手机。

 

文章首发《河南日报.农村版》,继而《扬子晚报》和《 三峡都市报》

 http://www.sxcm.net/wh/2006- 11/05/content_117252.htm 三峡都市报


文章引用自:http://www.yangtse.com/pub/yzweb/dzbpd/dzbfx/t20061019_173275.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