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讨米回家的农民工

(2007-05-05 23:16:41)
标签:

农民工

讨米

回家

 

 

 

讨米回家的

         农民工 

      

讨米回家的农民工   

 

    这是发生在2003年9、10月的事。是几个农民工的事。当我们得知他们的消息去采访时,已是2004年的9月。同样是秋天。可对我们眼前的几位农民兄弟来说,去年的秋天和今年的秋天不是同样的秋风和秋色。去年的秋天,他们没有丰收,没有喜悦,有的只是屈辱和噩梦。这个梦虽然醒了,可他们的屈辱、他们所经历的一切,还刀一样刻在他们的心上,让他们的记忆伤痕累累。
  这几位农民是湖南张家界永定区大坪镇唐家村的土家族汉子。朴素,憨厚,本分,并且还都有几分俊气。张家界那么美丽的山水,孕育出的肯定都是俊男美女。几位农民,一位叫李太平,一位叫周辉,一位叫刘志云,一位叫赵兴龙。我们去时,赵兴龙又去打工了,刘志云认为是他一生中最丑的一件事,不肯接受我们的采访。那么他们干的是什么样的事呢?为什么会那么屈辱?那么伤心?那么不愿提及呢?
  
  同期声——
  讲述人:你们外出打工,太正常了,怎么会是丑事呢?
  李太平:是不丑,可我们是讨米回来的,就丑了。
  讲述人:怎么会讨米回来?
  李太平:没钱啊,被骗了。
  讲述人:谁骗你们?
  李太平:当然是老板和包工头啊。
  讲述人:怎么骗的?
  李太平:一句两句讲不清,一路被骗。
  
  李太平讲到这里,长长的叹息了一声。并沉默了。抬头时,眼泪就出来了。我们的心也有点酸酸的,跟着他的泪一起下沉。李太平是几个农民工中最年长的,也是最开朗的。瘦瘦的,但很结实。去年9月的一天,一个包工头来村里招工,说河北的山海关有事做,工资也高,李太平、周辉、刘志云、赵兴龙就相邀着去了。同去的还有五六个人。没想到,他们这一去,竟踏上的是屈辱的乞讨之路。
  
  同期声——
  讲述人:你们认识那个包工头吗?
  李太平:认识,是隔壁村的。所以就放心大胆地去了。
  讲述人:你家里条件不好吗?
  李太平:就是不好啰,要不离乡背井地去干什么?
  讲述人:几个孩子?
  李太平:两个。一个15岁,读中专,一个12岁,读初一,都是用钱的时候。
  讲述人:包工头当时是怎么对你们说的?
  李太平:说山海关好,活也不重,你们做包工也可以,做平工也可以,做平工一个月不低于1500块钱,做包工就更多了。穷怕了,我们没怎么想,就去了。
  讲述人:你们知道山海关吗?
  李太平:知道,那是长城的起点呀!小时候就对它充满了幻想和向往。
  讲述人:你是怎么怎么想象山海关的?
  李太平:那肯定壮观雄伟。
  讲述人:想象得很富吗?
  李太平:是,我就想那长城不是金砖也是银砖砌的,在那里,捡不到美金也捡得到人民币。
  讲述人:结果发现不是这么一回事,对不?
  李太平:是的,我们去了才发现事情不是他们所说的那样,又轻松又赚钱。不轻松是小事,我们都是苦出身,苦惯了,累惯了,我们不怕。哪能像你们日不晒雨不淋的?关键是赚不了钱。他们说一个月做平工也不底于1500,实际上500都拿不到。我们一去就干了半天,只给了9块钱,一天18,你算算有多少。所以我们怀疑里面有鬼,便连夜偷偷地跑了。大概是晚上1点左右跑的。
  讲述人:害怕吗?
  李太平:害怕,像做贼一样,心虚得很。害怕被人看见而被老板抓回来。跑时,我们先让刘志云出去侦察了一番,没人就学一声猫叫,像电影里的地下工作者。我们一路狂奔到了北戴河才敢停下来喘口气。
  
  这几位朴实而厚道的农民兄弟,没有做贼,没有抢劫,没有做任何坏事,却要在他们的利益受到损害时连夜出逃。远在他乡,人生地不熟,除了出逃,他们没有更好的方式来保护自己了。他们到山海关来时,每人给包工头交了两百块钱的押金,他们不敢去要。身上没带多少钱的他们,一路上就碰到了一个个困难,陷入了一个个陷阱,接着就走投无路,不得不乞讨回家。
  
  同期声——
  讲述人:你们逃出来时是几个人?
  李太平:8个人。到北戴河时,有火车站,他们有钱的就坐段段车回家了。段段车,就是坐一段车走一段路,节约钱。我们不知道怎么走才是顺路,但我们就想往北京走,北京有一趟开往张家界的火车,找到了北京就找到了回家的路。
  讲述人:身上没钱怎么坐车?
  李太平:当时就这么想,走到哪里有零工就在哪里做工挣点路费钱,没有就一直走,反正一心想回家。
  讲述人:那你们想过什么其他的办法没有?比如让家里寄点钱?
  李太平:想过,可是家里哪来的钱?有钱就不会出来打工了。再说,我们没有钱住宾馆,每天都在走,就是家里有钱也不知往什么地方寄。我们想的就是快点走到北京。不知为什么,那时,北京竟成了我们心中的寄托和依靠,就感到到了北京我们才踏实,也许因为北京是首都。
  
  一心想走到北京的李太平四人,就那么走啊走啊,渴了就找点自来水喝,饿了就挨着,实在饿得不行,就买一碗面条吃。一天就那么一顿。回家的路还长,他们不敢乱花身上不多的二三十块钱。有天赶夜路时,碰到一个女出租司机,司机问他们去哪里,他们说去北京,她说北京远着呢,坐车吧。他们说没钱。司机说,不多,200元把你们送到,晚上的生意得点是点。到了那里,我给你们找个事做。几个人问李太平上不上,李太平想,大家身上都没钱,如果真能找个事做,大家就有路费回家了。再看那女人说话和气实在,也慈眉善目的,不像个骗人的,就一人拿了50元给女司机。黑灯瞎火的转了一段时间后,女司机把我们拉到了一个煤场附近,说到北京的郊区了,你们先下,先将就一夜,明天就在这个煤场找活干,这儿天天要人。晚上11点了,他们就在煤场的大门外的玉米地里睡了一夜。
  
  同期声——
  李太平:天一亮后,我们满城找煤场。煤场是有一个,可没有一个人,那是一个废弃的煤场。我们所到的根本不是什么北京郊区,而是唐山。我们又被骗了。
  讲述人:你们被骗后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李太平:气愤,骂娘!日那个女的朝天娘!当时想,要是那个女的在,非强奸了她不可!
  
  被骗了钱的几个农民兄弟,几乎身无分文了。他们急得在唐山四处找活干。终于在唐山的一个建筑工地找到了一份活干。可是他们干了四天就不干了。为什么?他们一怕拿不到工钱,二是受不了服务员的白眼。
  
  同期声——
  李太平:我们太饿了,活又重,吃得多。第一天服务员没说什么,第二天服务员就说了,老板给你们多少钱一天,你们吃都吃完了!我们一天10块钱的伙食,你们一天25块都不止。服务员一讲,我们就不敢吃了。我们跟老板说,老板说,你们吃就是,我已经跟服务员讲好了。我们就又吃了一天。可服务员还是说我们。服务员说,你们老板又没给我们付钱,他一句话管什么用?他到时不给,我找谁去?我们又不敢吃了,又跟老板说。老板说,你们吃,没事,可他又不去跟服务员说,我们还是不敢吃。后来我们才知道,人家为什么不让我们吃,并不是怕我们吃多,的确是老板不肯付钱,到头来还得我们自己付。老板在打着算盘算计我们。第四天,我们又跟老板说吃饭的事,老板说你们做得就做做不得就走,我好重新招人。我说,我们不做了,你给我们这几天的工钱。老板说,你一天吃那么多还想要工钱,你们得给我饭钱呢!快滚吧,不滚,我叫人收拾你们!强龙斗不过地头蛇,好汉不吃眼前亏,我们说走就走,走到哪是哪。
  
  离开了唐山的这个建筑工地后,四个人又踏上了回家的路。然而,在没有走到北京时,四个人分开了。先是赵兴龙走不动了,老是掉队,他们就边走边等,等了几回后,赵兴龙说,你们不要等我了,我实在走不动了,我要坐车,坐一截是一截。然后周辉也走不动了,也上了车。本来李太平和刘志云也上了车,但因凑不齐20元车费,被赶了下来。这样,李太平和刘志云一路,赵兴龙和周辉一路,路途不同了,辛酸和屈辱却是一样的。周辉和赵兴龙坐了一段车后就被赶下来了。列车不可能让他们白坐。他们就沿着火车道,一直朝南走。他们的家在南方,往南走不会错。瞅准了机会就爬货车。对付饿的办法就是乞讨。
  
  同期声——
  周辉:又饿又热,我们好几天粒米未沾,就是喝自来水。走路像打水漂,连爬货车的力气都没有。有次爬货车时,我从货车上摔了下来。幸好车没开,要不就摔死了。有次,我们还爬错了车。那是在河南新乡,我们以为爬的是往南的车,却开往了山东,等我们俩反应过来,火车已经到了山东境内。我们只好跳车,又步行回到新乡。都没一分钱了,我们只好乞讨。树有皮人有脸,可我们顾不了那么多了,活命是第一位的。只有捡回一条命,才能回家。那时,我是从骨子里感到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才感到家是那样温暖和重要。我现在不再出去打工,守在家里,就是我觉得不是他乡处处有黄金,家乡也有聚宝盆呀。只要在家肯干会干,也会有钱用也会吃好穿好。
  讲述人:乞讨的时候,好人多吗?
  周辉:这怎么说呢?现在人也乞讨,鬼也乞讨,人们也分不清谁真谁假了。看我们这么年富力强的大男人乞讨,人家根本就不信我们有什么困难,认为我们是好吃懒做。有的看也不看我们一眼,有的捂着鼻子对我们哼一声,有的厌烦地对我们挥挥手,有的对地下吐一泡口水,有的干脆就凶神恶煞地骂。我的这张脸就像敷了一层狗屎,又丑又臭,恨不得打个地洞钻进去。
  李太平:是的,这种感受太刻骨铭心了,你们这些城里人是永远体会不到的。我和刘志云没像周辉他们那样爬火车,我们想通过自己的劳动挣得路费,堂堂正正地坐火车。可我们同样没有逃脱乞讨的命运。你真的想象不到我们第一次乞讨时的那种复杂而羞耻的心情,人一旦山穷水尽了,就不会顾及什么名声了。只要不坏良心,不害人就行。如果我以前很善良,那我现在就更善良了。以前我看到那些乞讨的,我可能会给,也可能不给,要看他是不是真的缺胳膊少腿。现在只要看到有人乞讨,我只要身上有钱都会给一点。因为我深深体会到了人在困难时,别说一根救命稻草,就是一个不鄙夷的眼神,一道同情的目光,你都会感激不尽、铭记在心。对一个濒临绝境甚至绝望的人来说,那种同情和理解,就是生活的希望和力量,就是活着的信心和勇气。
  
  在乞讨回家的日子里,他们经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可也得到了人间最珍贵的爱,感悟到了人生一些最真切的道理。几人一再说,如果这些东西见报,你们一定要代我们感谢那些帮助过我们的、素不相识的人。周辉说,在石家庄,一个老人给了他6个馒头,他一顿一个,吃了两天。他就是带着这6个馒头爬上了开往长沙的火车,再爬上长沙到张家界的火车,回到了家。而李太平给我们讲了一个捡垃圾老人的事,要我们无论如何都要不惜笔墨写写,要不他会心里不安。
  
  同期声——
  李太平:我们走完唐山到天津时,看到一个捡垃圾的老人,就向他问去北京的路,他看我们每人背着一个包,就问我们是不是找工做的。我说是的。他说,你们做什么。我说,能做的我们就做,不能做的我们就不做。他说,我认识一个包工头,说是要请小工,400元一个月,你们愿意的话,我帮你们去找他。我们说我们被骗怕了,可靠吗?他说可靠,我一个捡垃圾的老头子,在垃圾堆里捡得出好坏,在人堆里更能捡出好坏。然后他就把我们带到了他住的地方。那是什么啊,是一座桥的桥拱。他说,你们先歇着,我这就找他去。一会儿,他回来了,手里带了几盒盒饭和月饼。他说,今天是中秋,你们是我请来的客人,我请你们吃饭。我们好久没有吃到米饭了,更不要说肉。我和刘志云当时就感动得哭了起来:大叔,我们回到家后,一定会记住你,接你到我们那里住一段时间。不要以为我们说的是客套话,我们当时真是这么想的,不管我们日子好过不好过,我们都要接他到这里看看。张家界这么好的风景,应该让他那么好的人来看看。后来,也就是今年2月份的时候,我还真去找他了,结果没找到,不知道他老人家又到哪里去了。希望他老人家健康长寿,一生平安。虽然过去这么长时间了,我永远记得那个夜晚,记得那顿晚餐,记得那个中秋,记得那个老人。我和刘志云是流着泪吃完那顿饭的。那真是泪水泡饭吃啊!那个月饼我舍不得吃,带了回来,我母亲77岁了,我没什么带给她,就带给她这个月饼。孩儿不孝却也是我的一片孝心!
  
  在这个好心的老人关怀下,李太平和刘志云在天津的一个工地上打了一个月工,挣得了一笔回家的路费,从天津坐车到了北京,又从北京坐到了张家界,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当他们一踏上张家界那片熟悉的土地时,他们都哭了,像受了天大委屈的孩子,李太平和刘志云抱头恸哭:家,我们终于找到你了!
  回到家时,那块月饼已经在李太平的行囊里装了整整42天,早已硬得像一块石头!但他还是恭恭敬敬地递给了母亲,那是他打工两个月的唯一的馈赠,是他咀嚼岁月、生活、命运和人生的一种滋味。
  此刻,他们几位都穿得干干净净体体面面的,都显得成熟而年轻。他们的爱人孩子,还有父母都围在他们的身边听我们谈话,安静、和谐、幸福。那些邻居也不断过来看热闹,并不时跟我们搭上两句,虽然不是他们的亲历,可他们一样的叹息和心痛,毕竟他们是一根藤上的瓜。
  我们问,你们后悔吗?
  他们说,不后悔。不出去闯荡就不知家乡的意义,不受点人间屈辱就不知人间冷暖,至少多了一种经历,捡了一些见识。说这些话时,淳朴而灿烂的笑容挂在他们的脸上,写在他们的心里。他们笑容的四周,是乡下才有的纯净的天空和田园牧歌。今年年成不错,虽然旱了一段时间,可也风调雨顺。庄稼地里的玉米、谷子、黄豆、绿豆、豌豆,果园里的西瓜、甜瓜、桃子、李子,还有田园里的稻谷,都在他们的身前身后滚动着金色的浪波、丰收的景象。秋天熟了,一切都要收获了。李太平、周辉、刘志云,还有又出去闯荡打工的赵兴龙,也会一天天好起来。真的,会好起来

 

     [农民工的待遇越来越改善了,但离终极的人文关怀尚有一段距离,这是我2004年采写的几位农民工的真实经历,原名《回家的路是那么长》,发表在《民族文学》,并入选当年年度文学排行榜。今贴在博客。希望更多的人关心农民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