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纲五常需要再加一条:意

(2024-03-08 10:13:52)
标签:

迹象学

态度论

三纲五常

意志

分类: 教育

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 ,老董罢百家,尊儒家,对于国家管理则是有益,对于思想发展却不对,这样就等同了某些西方宗教的一神论了。五常实际上是指态度(仁,信),精神(义),认识(智),方法(礼),虽然古代物资还没那么丰富,似乎这5常对于物资缺乏的古代来说就够了,但对于不断创造各种奢侈品的时代,是不够的。如果人们的言行都能象朱熹大人所言,那么理想不就早该实现了,为何千年轮回,历史总是 相似出现?我认为那些古之大圣人们的思想里,都缺失了很重要的一点:精神里的意志,意,意念和意志,主观上,精神力对奢侈 环境的抵抗。我们回顾历史,发现,从孔孟到西汉代董仲舒,再到明代朱熹和王守仁等人无不对判定和衡量人的道德标准加入了很多很有价值的思想与解说,然而,几千年了,读圣贤书,行圣贤之礼的历史却留下了很多的遗憾,自大禹所创夏朝之启叛变废了禅让制而改世袭制之后,直到清末长达几千年,每个朝代发展到最后都是昏君无道祸乱天下,使大国支离破碎,民不聊生,而此间多奸佞小人陷害忠良,被后人扼腕叹息,何故?我认为,这是三纲五常之故,是我们没有深刻地理解,它更是缺了一点(或许还缺得更多),那就是精神论里最重要的因素:意志。古时最大的奢侈莫过于为皇上,乘金色马车,住辉煌皇宫,尽享后宫之糜烂,除此再无其他可以奢侈之,正是如此的环境,吞噬了统治者的意志,每个朝代发展到末期因此都断送了大好的开端,使帝国毁于一旦,而如今就是这代步工具都五花八门奢侈无度,物质丰富和再创之多之究更是古无可比拟,那这意志就更重要了。知行合一的知包含两个概念,一是知不知道自己的目标,二是知不知道自己现在正在正要干什么,而行则是实施和反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