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闲书闲电影 |
一
在回家的夜班地铁上翻一本过期的《万象》,看到徐悲鸿的一段持续近十年的师生恋。在摇摇晃晃、人头攒攒、灯光惨白且随着电流不稳定而忽明忽暗的车厢里,站着、拥挤着、不安着、读一个六十余年前或许销魂蚀骨,但六十年后随着当事人相继逝去而空留遗恨,只凭历史碎片被后人随意拼凑解读的过期爱情,不免有悲凉之感。
女主角叫 孙韵君,认识徐悲鸿的时候十六岁,是艺术学院的旁听生。年轻、单薄、敏感、纯真、一个为艺术而生的女子。徐悲鸿为她的绘画天赋欣喜赞叹,惊为天人。一个是名满天下、潇洒多情;一个是才气初绽、情窦初开。浪漫人间世,痴情应笑谁?毫无疑问,They destined to fall in love 。
徐悲鸿当时已婚,并育有一双儿女,妻子是共同留学十多年的蒋碧薇。他当时独居南京,为内心狂热的情意和现实的困境苦恼不已,这种感受如此强烈以至于在给好友舒新城的信中他都忍不住直抒胸臆,附上为孙写的情诗两首,信末不忘切切叮咛:“请勿示人,或示人而不言所以最要”。
在妻子蒋碧薇回宁的前夜,他写信给朋友说“太太明日入都,从此天下多事”。
在这里插一段闪回:
徐太蒋碧薇原名蒋棠珍,是宜兴一家名门望族的小姐,从小接受良好的西式教育。徐悲鸿在蒋家做客的过程中与美丽优雅的蒋小姐相识,一来二去,两人互生情愫。但蒋与苏州一门当户对的查家早有婚约。在徐悲鸿的热烈追求和感动下,蒋不惜背叛家庭、背井离乡,与徐悲鸿私奔去了日本。临行前,徐悲鸿准备了一对水晶戒指,并在戒指上刻下了“碧微”二字,蒋棠珍从此改名蒋碧薇。这一年,徐悲鸿22岁,蒋18岁。为了给查家一个交代,蒋母只得谎称女儿和自己去苏州游玩时暴病而亡,为逼真计,甚至给女儿办了隆重的丧事。
动人么?不过这已是十余年前的旧事,眼下的夫妇俩已经因为个性相左而日行日远,眼下的悲鸿心中眼中,能看得见和感受得到的,只是这个与众不同的女学生,这个才华脱俗的可人儿。
这段师生情曾在当时被圈内炒得沸沸扬扬,但以徐的才情和天真,他未必会去刻意避嫌。他和孙经常结伴出游,他画的二人共同赏月的“台城月夜”以及孙的肖像画则直接挂在他画室的最惹眼处,以至于蒋碧薇与友人共同前去参观时刹时脸色大变、尴尬不已。
他为了帮孙争取去比利时留学的机会而费尽心血,不惜放下身段请求朋友帮孙出版画册,并为孙能获得留学奖金而卖力四处奔走,传到蒋碧薇耳中,她冷冷道“任何事情如果事先与我讲,一定可讲的通,如果瞒着我,我可非反对不可”,此事最终因妻子的从中阻挠而未能成功。
在孙出国失败,不得已回家乡安庆女中教书的时候,徐悲鸿仍殷切鼓励她继续作画,并打破他从不卖画的原则,示好于权贵富豪,赚得几千元现款,并将其中的两千五百元,尽数托友人暗自分批购买孙的画作,以鼓励她的艺术道路(当时徐自己的月薪才三百元,且大部分要支持家用)。此情此意,或可感天地。
在战乱的年代,他在长沙与孙全家巧遇,他利用关系将他们一家安全护送到桂林。为向孙求婚,他单方面登报与原配蒋碧薇脱离同居关系,然后上孙家提亲。孙父观念保守,断然拒绝,让徐悲鸿臊了个大红脸。而孙韵君在其父母的严厉干涉下,最终亦含泪放弃了徐悲鸿。
徐悲鸿曾为孙韵君改名做孙多慈,只因他自己的名中有一个“悲”字,取“大慈大悲”之意。据蒋碧薇事后回忆说,徐悲鸿有一枚镶嵌着孙赠送的红豆的戒指,内刻一“慈”字。
问世间,情为何物?问观音,慈悲为何物?
二
一九三八年九月,徐悲鸿收到孙多慈一封“从未有过之动人情书”,大意是“我后悔当日因父母反对,而没有勇气与你结婚,但我相信今生今世总会再看到我的悲鸿。”
然而内心已经缘尽的徐悲鸿收到信后,不仅没有感动,反而将信转寄给了与蒋碧薇关系不错的一个朋友,并在信末批道“我不相信她是假的,但也不信她是真心,总之我已作书绝之。”,而友人也有意无意地将信出示于蒋碧薇。
徐悲鸿为何将孙的情书转寄他人,并任其有机会落到蒋的手中?后人推测,原因可能是,在徐悲鸿与蒋分手之前,蒋曾经说过:“假如有一天,你跟别人断绝了,不论你什么时候回来,我随时都准备欢迎你,但是万一别人死了,或是嫁了人,等你落空之后再想回家,那我可绝对不能接受。”也许徐悲鸿以为,这封情书可作为他并未被人抛弃,而主动回归的明证。熟料,他看轻了多慈,看轻了碧薇,更看轻了自己。
蒋碧薇事后对朋友言:徐先生这种行为是最不可原谅且最不道德的,他若已不爱韵君,他尽管把她的信退还或烧毁,但决不可将这种信寄给任何人去看。他不要以为我看到他侮辱了我的情敌,便会觉得高兴。
蒋碧薇此番言语说得光明漂亮,令人起敬。但背后的一部分事实是她当时已与旧相识张道藩重燃旧情,自然也不再可能再与徐悲鸿复合。不过抛去这些错综纠缠,我更愿意相信,从一个女人的角度,她深知,当一个人对旧爱失去了慈悲心的时候,会有多么的伤人:当徐把孙的画像公然挂在画室正中时;当徐顶着流言蜚语与孙共织爱曲;当徐离家出走,远赴桂林;当徐为了向孙求婚单方面登出与蒋解除同居关系的声明时……她也许也曾祈求过他心中多存留一丝悲悯。
在爱中,个个奋不顾身,当爱散去,又可曾大慈大悲?
三
孙多慈爱徐悲鸿吗?历史文献都说:徐是她一生的最爱。但当她拒绝徐悲鸿的时候,一部分诚然是因为父母反对,但也有一部分是因为时任国民党教育厅长许绍棣的追求。她最终是在父母的压力和内心的权衡之下放弃了对她情深意重的徐悲鸿。在人生的大选择面前,她对于为他背负骂名抛妻弃子的徐悲鸿又何尝慈悲了呢?
出于八卦和好奇,我搜索了一下这几个人的结局。
孙多慈后来随许绍棣赴台湾定居,但婚姻并不幸福,多年后,当她听到徐悲鸿的死讯,当场昏厥,醒来后痛不欲生,当着许绍棣的面,为徐悲鸿带孝三年。
徐悲鸿后来娶了一湖南籍女学生廖静文,两人相爱到老,平安无事。但他病逝于北京时,身边珍藏着与蒋碧微在法国生活时买的一块怀表。
蒋碧微后来与张道藩同居,但并未结婚,于1958年分手。当她1978年于台北去世时,卧室里挂着徐悲鸿为她画的肖像《琴课》。
所有的爱和纠缠,在时间面前,在死亡面前,最后都会化成叹息。命运最终,以其独特的方式,偿还了每个人心中欠下的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