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退休实验器材选择捏了一把汗锁闭 |
分类: 心语独白_散文随笔 |
浮想连篇
图文/韦步峰
照片编号:IMG_20210903_150343
“那怎么办,”我跟得很快,“就目前学校发展状况来看,增加两个班也就一年光景——据说,如果不是尽力压缩,将九年级压缩掉一个班,七年级压缩成十个班,现有学生数也早已经超40了呢!”
“只有一个地方可盖新楼,”老师朝窗外一指,“那个有雕塑和紫藤花园——也只有那里了!”
循声,我朝窗外看去。果见浅灰色阴云和一大片葱绿为背景下的那个花园。无论花坛还是紫藤,都显得很年轻,显然属刚建成不久的样子。
如此修性养身的一处好地方毁掉盖楼,实在有些可惜。我禁不住有些恋恋不舍:“后面也可以盖啊?”
“后面?后面哪有地方!”
“北校门外面,不是一片荒芜,至今没有建设迹象吗?”
“那里早就规划一条路,只不是目前还没有修。”
“哦,”我点点头,“我说朝着石块拉子开个校门,只能整天锁闭,原来还真有条路啊。”
“叫什么盛……”
“海盛路?”
“对,海盛路!”
“那岂不是从将通往半山坡上的老年公寓那条路挪到这里来了?”我紧跟着问。
“对啊,”老师十分肯定道,“就是因为老年公寓那里通不开——拆迁那么多房子不是个小钱——才改道,绕多学校后面,往东……”
“那岂不是走植物园前面?”
“那个,在高职专南面通过……”
“与烟凤公路连接?”
“对!”
我顿悟:“那岂不是专门给凉山后修了条路?”
“是的,路通了之后,真就方便住在凉山后周围的居民了。”
要是真通了老师说的这条路,岂止为凉山后那里的居民行了方便,学校也将两门并用,彻底解决每天放学时校门口的堵塞状况,真是一件好事。只不过一想到本地当前经济状况,不免心头还真捏了一把汗,少则三年多则五年,应该修不成。我嘴上没有说什么,但心里一阵畅想,竟然喜忧参半起来。
“这学校啊,建的地方好,”老师又一抬手朝窗外一指,“你往窗外看看,环境多好,空气又好……”
是啊,当初市教体局下达让我们申报学校志愿的时候,我是经过一番比对才坚定地选择这里的。
按照市教体局的布置,我们这些行将离开老学校的人,有六所学校可供选择:除了四所市直学校,还有之前学校附近的小学和同为街道初中的凤城初中。既然一个街道初中撤销了,也就没有必要再跑到离家很远的另一所街道初中;而小学,自然与我不相宜。
在四所市直学校之中,亚沙城初中距离老学校很近,也就几公里路程,虽然也是新建成不久,但每天上班还得走很长的路,比去老学校实在近不了多少,当然也不会选。
实验中学去年刚刚完成乔迁,新得不得了。今年夏天我还亲自带队,领学生到那里参加中考。曾抽空专门为其做过一期点击率颇高的美篇。极尽奢华的建筑群,踏踏实实地卧在小城北面的北山公园下面,虽然其时体育场的建设还没有完工,但已经具备相当规模……只是这里的交通状况令人堪忧,尽管路并不远,但没有半个小时,无论如何到不了家,如果赶上上下班高峰,耗费四五十分钟也说不准,更何况这所学校资格很老,面对来自“乡下”的我们,说不定会有人来些自命不凡的模样——Pass!
到新元中学和育才中学的距离差不多,都在2公里多一点,该算都近得不得了。但前者周围居民区和各种店铺林立,交通状况也不是很好,加之建成年月不短,每每到此,总感觉这里有些老气横秋的陈腐,加之对该校有些领导,我还颇有些微词——过!
只有育才中学,完成乔迁也不过三四年光景,紧跟其后蜂拥而至的几个大的居民区目前尚在建设中,真要形成规模,也得到五六年之后,而到那时,我也离退休不远;而更重要的,这里校风淳朴而清新,校舍虽新但学风、教风浓厚,深受社会好评——招生数逐年大幅度增加,就是最好的佐证。
而当我真正接到调函,终于以主人的身份进入校园,眼之所见,切身之感,也的确印证了我之前的看法,是正确的。而随着与之接触的日渐加深,幸运感和自豪感与日俱增。
“是呢,真好!”我忍不住附和道。
“老师您每天就自己守着这一层楼?”我又跳转了话题。
“是啊,”老师依旧慢吞吞地,“一楼是物理,二楼是化学,这里是三楼,四楼是微机室。尽管设计标准不低,可以同时进行三个班的实验,但在配属设施上,还是有不合理的地方。三楼的生物实验室设计还算可以,其余物理和化学实验室,问题就多了。尤其化学实验室,建成后竟然发现没有排水管道,没办法只能重新架设——抬高了地面,一进门还得上一道‘台阶’,真是令人倍感不适;物理实验室器材很多,但配置的器材室,差点容纳不了……”
我不断地点头。
尽管没有亲见,但老师的话娓娓道来,我切实感受到了一位老教师对自己学校的深深挂念和在意之情。他已经以这所学校的主人自居,太多年工作于此,生活于此,学校已经彻底融入他的生命之中。
“老师还有几年退休?”我忽然问道,但话一出口,我立马后悔了。
(未完待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