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辛丑年春节11·山村春归(上)

(2021-02-21 05:00:00)
标签:

户户通

酒局

归途

亲兄奶弟

坑洼

分类: 乡土情怀_春节漫笔

山村春归(上)

图文/韦步峰

辛丑年春节11·山村春归(上)
照片编号:IMG_20210216_102915(南孟格庄村貌)

正月初四,是春节过后继续走亲戚的日子,规模与热度,绝不亚于正月初三。而我,却在家歇了一整天。一来,当“走”的至亲,已经在初三那一天里完美收官;二来,接连多日的早出夜归并无牵扯太大精力,但是持续不断的熬夜,着实让身体有些吃不消。也许还有年岁的关系,狂躁不羁了许多年之后,年纪增大反倒喜好独处与安静了。懒得自己创造条件,也终于学会了拒绝别人创造的条件。

只要没事可做,尽可以早晨想几点起床就几点起,想在书房待多久就待多久,午饭过后,更可以美美地睡上一觉,睡到自然醒,没有迫切的心理暗示,也没有烦人的起床铃声,满心的惬意与安闲。但许是习惯与秉性作祟,骨子里仍时常冒出“该出去走走,该与朋友聚聚”的不安分。

吃晚饭的时候,妻忽然有些小心翼翼,告诉我她二姐邀请我俩明天去她家聚聚,问我愿不愿意去。愿意,怎么不愿意?见我如此爽快,她好像终于放心了,絮絮不止说了不少话——她是担心我明天有酒局,而自己又不会开车。受制于人,总要矮三分。

我确实有酒局,是年前就定好了的。但我终于决定辞掉酒局,专心陪她与她两个姐姐团聚,有不想让她失望的原因,也有对她的理解与怜悯。“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不在,人生只有归途”。自从岳父母去世后,她与她姐姐、哥哥们见面的机会少得可怜。但亲情的根深蒂固,往往又让她常常因思念不得见而心烦意乱。年前,我执意去她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家送点年货,她担心路途劳顿,说完全可以等到正月相聚的时候一并捎着。“以物为视角,可行;但你着眼的,肯定是亲情。”我否决了她的建议。

第二天(正月初五),我们早早吃了早饭,正待我洗刷间里有条不紊地“例行公事”的时候,她从门缝挤进一个脑袋:你不去了吗?我愕然:谁说的?”“既然去,她明显有些愤愤然,怎么还这么能磨蹭?!

我有个爱泡洗刷间的毛病。刮完胡子,洗完澡,非要将镜子、水盆、坐便器等器具擦拭得锃亮,最后再把地面拖得干干净净,没有半点水渍才算心满意足——这绝对是毫无意义的洁癖的绝佳体现。等我终于走出洗刷间,准备穿衣服的时候,她已经下楼去做出发前的准备了。果然,她在车库里等我多时。

一路上,车辆依然不少。密密地摆满了公路,急急地前突后拽。妻心情畅快起来,有说有笑,全不是春节那天早晨,因为我的磨蹭导致回家晚,一路上不说一句话的样子。而她心情愉悦的另一个表现,是在遇到紧急情况终于“脱险”之后,她会替我冒出些抱怨:“啊呀,这人怎么开的车,满世界漂移”“一看就是新手,憋死了好几次”……而平常,这些话几乎都会出自我的口,她则负责安抚:“理解一下吧,不可能每个人都是老司机”“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怕影响开车啊”……

到她二姐家之前,得捎上她三姐两口子。以岳父母家——大孟格庄为起点,二姐家的村子——鲁家沟在西北,三姐家的村子——南孟格庄在西南,妥妥一个三角形,想起来就觉得挺有意思。岳父母去世后,尽管“三角”依然存在(她三哥住在村子里),但更多时候是把三边走成了一条边。唉,父母在,亲兄奶弟;父母不在,无以为继。

“亮亮不也没回来过年?”上了车,拐弯出村的时候,三姐夫说道。

“嗯呐,”我应声,“天天接触外国人,不回来就挺好。”

“正儿八经的单位,”三姐夫继续说道,“春节都不放假。”

我对儿子过年不回家,一直感觉不痛快,尽管他的理由很充分,说是单位有意安排,但我也只是表示理解而已——跟我一样不痛快的,还有我的妈妈,在爸爸做出“不回来也好”的反应的时候,妈妈一脸的不满:“过年还不放假,给他邮寄新衣服了吗?过年,总要穿新衣穿新鞋……”——三姐的儿子也没有回家,理由是儿媳妇工作太忙,说离开烟台还得备案,回去还得隔离,各种手续繁琐之类。对此,我并不想戳破——YQ防控,是我在学校分管的工作之一。三姐夫终于从我的儿子也没有回来过年的事实里,找到了平衡点。

“直走还是转弯?”即将出村的时候,我问。

“还是转弯走大孟格庄吧,”三姐夫喃喃道,“今天这个日子,直走恐怕有车……”

去二姐家有两条路:一条是经大孟格庄村的弯路,是老路;第二条是跋山而过,完美地避开了大孟格庄,是新路。但后者狭窄,不如前者宽。

正中我下怀,于是走老路。

远远地,看到岳父母家的房子,依然掩映在两棵高树下面,只是门前的小路,似乎荒凉了许多,全不是当年的结实,那已经模糊了的墙壁,也没有当年的意蕴。料想此刻往窗外看的人不止我自己,轻踩一脚油门,向北一路上坡。

“这条路算是完了,”三姐夫的话又来了,“到处坑洼到处石子乱滚。”

的确,当初这条水泥路,尽管从未出过彩但也曾平坦,给过人方便,只可惜没有坚持几年,就被打回原形,龇牙咧嘴,成了对偷工减料者无声的呐喊。这路,我走过很多年,路边还有几个熟识模样的闲人。

“这是我所经过的,最差的村子里的路……”话刚出口,我立刻后悔了——后排座上,那两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会不痛快,但我说的是实话。“村村通”工程已经发展到了“户户通”,如今大多数村庄里,都是水泥路通到家门口,交通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可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孟格庄村,呈现的却是这样坎坷的路!

 

2021220日(年初九)21:24 于书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