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己亥年春节24【随笔】

(2019-03-02 05:00:00)
标签:

烈士墓

棺材

倒插门

寒暄

生疮

分类: 乡土情怀_春节漫笔

我的己亥年春节24【随笔】

图文/韦步峰

我的己亥年春节24【随笔】

照片编号:IMG_20190219_163523

图片说明:村里的革命烈士墓

之所以我们每年舍近求远,非要先到住在北街的大哥家里——况且他还是被招了养老女婿(胶东俗语,等同于某些地方的“倒插门”)——是因为他是爸爸的亲哥哥,我二伯家的大儿子。至于前文所说的四哥,就族内宗谱而论,他则是跟爸爸同在十九世上的另一个二伯家的四儿子。至于这二伯与爸爸是同一个老爷爷还是统一老老爷爷,我自然分辨不清——因为韦姓繁衍不多,即便“距离”再远,也离开当作不出五服看待。

这个二伯的家,我小时候并不经常去。印象里,在他家的东厢房,总是放了一口硕大的没有涂油漆的棺材。那棺材从头到尾,正好是那间厢房的长度,平常闲置,只用来盛放粮食。在二伯死后,这口棺材立刻被移到了正房正间的正北,许是二伯就安然地躺在里面。

我是小孩子,尽管二伯去世的时候我也在场,还在胳膊上挂了黑纱,但并没有被加入到出殡的队伍——我毕竟还是小孩子,又不是关系太近的家人,自然会被定义为参不参加都不重要的属性。

这二伯的四个儿子,如今已经先后亡故了两个。

大儿子务农,生前家境并不富裕,记得好像育有两女一子,性格挺敦厚的一个人,结果因为中了别人的圈套,卖掉了自己辛苦建起的新房,含恨自杀。

二儿子性格很随和,与人说话,必须笑脸相迎,他年岁比爸爸大,小时候与爸爸关系交好——常听妈妈念叨,爸爸有一次腿上生了疮而不能走路,硬是这个二哥背着爸爸上学的——他服完兵役后被安排到副食品供应部门工作,他育有两子,小儿子比我年岁稍长,但属同龄,在读小学的时候溺水身亡(当时,我闻讯赶到现场,只见二哥的小儿子被从水库里捞出后,又被同村懂得救助的人仰面放在牛背上拖着走,最终不治身亡——后来我才明白,这种不做紧急抢救的原始举动,简直愚蠢透顶),后来他们居家迁到城里,村里新盖不久的房子,被爸爸买下。

三儿子也服兵役,退役后安排到税务部门,娶了当时在供销社工作的三嫂,生活条件自然挺好,令人惋惜的是,坏了一只眼的三哥,也在几年前病逝。

四儿子历来务农,印象里,他完全继承了二伯做了一辈子买卖(二伯曾在年轻力壮的时候,用手推车往青岛贩卖海盐)的衣钵,先后贩卖过猪饲料,又建蔬菜大棚,生活条件自然是他兄弟四个之中最好的。

“我四哥呢?”进了四哥家的门,见到四嫂,照例寒暄一番之后,我问道。

“那个……还是去了大棚……”四嫂很麻利地将茶水递给我们,又在竭力擎着盛瓜子、糖果的托盘硬往我们手里塞的时候说道。

的确,四哥都已经六十多岁的人了,总是如此忙碌,每年春节都见不到他的踪影。

我还记得小时候,四哥曾在村办秧歌队里吹过唢呐。每当热烈的跑场告一段落,演员们稍作休息的时候,便会响起四哥和他师傅吹起的唢呐声,那声音极具民族风格,宛转悠扬(后来我才知道,他们当年所吹的曲调名称,是传统曲目《春节序曲》,难怪我在读师范的时候一听到这曲子,便心驰神荡了),煞是好听。(To be continued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