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己亥年春节17【随笔】

(2019-02-23 00:46:06)
标签:

民俗

高速公路

鞭炮

收费亭

团聚

分类: 乡土情怀_春节漫笔

我的己亥年春节17

图文/韦步峰

我的己亥年春节17【随笔】

照片编号:IMG_20190206_151251

图片说明:春节期间的老家院子。

路上的车,还是很少。空荡荡的路面,令人欣喜,但也心生孤独。

——过年了,那些日常奔波的人,或返回老家与亲人团聚,或蛰伏起来,安享春节的甜美。

中国人过节时所追求的与家人团聚的意识如此强烈,实为世界所罕见。两千多年的小农经济,让这种团聚意识根深蒂固,如同渗透到基因里,代代遗传了。这到底是进步的体现还是落后的明证?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西方社会,应该不会有如此强烈的团聚意识——至少,他们不会在过节的时候,毅然放下几乎所有的工作,千里奔赴,只为赶回老家与家人团聚。这是东西方民俗的差异,是传统意识在产生作用,更是文化乃至文明迥异所造成的必然结果。

更确切地讲,悠久的华夏文明,正是用“礼”的方式,固化了人们无论走多远,飞多高,都无法割舍对老家的眷恋,任何后来的环境、利益,都无法将之彻底取代。

这种植根于意念之中的旧俗,虽然如今社会发展进步了很多,但依然彰显无比强大的活力,非但没有暴露出丝毫落后的迹象,反而更利于家庭、社会,更有益于民族、国家。

“每次走到这,真是噪人。”一直静默地坐在副驾驶座上的妻,忽然开口,将我的思绪拉了回来。

“混凝土铺的路面,当然噪音很大。”未待我做出解释,后座上的儿子接了过去。

“那为什么不都用沥青来铺?”妻依然愤愤不平。

“说法不一,”见儿子并没有接着说下去,我便一面变道(往前行不多远,便将通过匝道下高速)一面说道,“有说是路段地质特点决定了铺路所使用材质的不同,也有人说是为了便于飞机起降——不知道哪种说法正确。”

妻和儿子都不再说话,显然是受了我的诱导在各有各的想法了。

即将到达收费站,自动栏杆已高高擎起,但我还是尽量放慢了车速,在通过收费亭时,特意鸣了一下喇叭。

收费亭里的工作人员闻声,立刻习惯性地微笑着向我点头示意。

天光微明,村落中腾空而起的鞭炮爆炸所发出的亮光,虽然不及昨晚返回城里时的耀眼璀璨,但声响依然逐渐密集起来。

几分钟后,我们便到了家。

待我将车子调转朝南,将被撞后残破的部分靠在墙边后,走进家门的时候,爸爸已然在忙着从厢房里搬出礼花和鞭炮了。热气腾腾的厨房里,闪动着妈妈和弟媳的身影——她们在忙着煮昨天下午就包好了的饺子。

——按照老家习俗,过年这两天(初一、初二)要吃隔年饭。

逐一问了家人“过年好”,再返回院子里,爸爸和弟弟已经将鞭炮放置好。

随着礼炮一道道窜向空中,接连炸响开来,我的己亥年春节,正式来了。

To be continued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