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己亥年春节15【随笔】
标签:
德云社无知支付宝胡同腊月 |
分类: 乡土情怀_春节漫笔 |
我的己亥年春节15
图文/韦步峰
照片编号:IMG_20190202_134159
图片说明:年前(腊月廿八)参加二舅家表弟婚礼,酒后经过老居民区所拍。
我倒是很想问问《妙言趣语》的作者:如此不顾造成恶性效果地糟践中华文化,是不是特有快感?
据说“德云社”南京分社的门旁,赫然挂着这样一幅对联:
学笑艺为衣食雅谐共赏
奉高朋孝父母亲和天下
这恐怕是迄今为止,我所见到的最不伦不类的对联了。也难怪作为当前“德云社”台柱子的岳云鹏等人敢借用戏谑的方式,悍然糟践我们的文化国粹了。
——然而我毕竟无计可施,也只能将“不知者不怪”,更换成“无知者不怪”了!
顿觉一阵索然。起身,又进了书房。
儿子已回到他的卧室,捧着他的手机,不知在捣鼓什么了——他似乎并不喜欢那些声势浩大的歌舞。
登录手机微信,回复了朋友们的诸多问候;又在电脑登录新浪微博,把最近所发的诸多内容翻检了一通。
从放寒假到除夕(今天)之前,我先后读完了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和《武则天正传》,还读完了萨苏写的《铁在烧》三本书。
后者的阅读天数最短,只用了两天多一点时间(不到三天——当然得熬夜,熬得最厉害的那天,躺下时,已过了凌晨三点);而耗时最长的是前者,早在寒假之前就开读——因其中所涉及到的诗词和我感兴趣有关“东坡趣事”的内容较多,所做的“读书笔记”也最多。
我将它们从距我最近的书架上抽出来,逐一将其归到原本的位置。非常惬意的满足感飘然而至,将之前关于看电视剧所引发的郁闷,一扫而空。
断断续续,我还是去到客厅瞅了几眼央视“春晚”的——妻一直在看。
我终于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彻底调整了看央视“春晚”的心态,偶尔瞅几眼就行了,不再像之前那样非得将所有的节目看完,甚至还刻意保存了几年的“春晚”的全部视频文件。
——找出来,删除!
终于有些困倦,但支付宝“抢五福”开奖时间还没到,就只能硬撑着等。去年看春晚的时候,就因为困得不行,早早睡去,遗漏了五福开奖,导致辛苦累积的“五福”付诸东流。
“你说能咱能开个大奖?”妻问。
“谁知道呢,”我说,“不过,我大概应该差不多得的奖励比你多……”
“为什么?”
“我的本命年到了啊?!”
“切,”妻一脸的不屑,“这都能拿来当理由?”
千呼万唤,支付宝还是把奖开出来了——三块八毛六。
“果然比你多,是吧?”我说。
“多了三毛六也是多,格局真大哈。”
“那当然,”我站起身,“你少出一分钱,能买到车票?关键时刻,连‘一分钱’都是一切,何况三毛六——得,不跟你说了,困了,去睡觉喽,晚安!”
“你洗澡了没?”妻的声音追了过来,“你的新衣服,我放衣柜最外侧抽屉上面了……”
“不洗,明早再洗。”
原本只要脑袋挨上枕头,用不了五秒钟就去见周公的我,躺下后忽然睡意全无。那些陈年之中的关于过年的情景,竟然都被纷纷激活,蜂拥着晃动起来。有崭新的人群在满大街游走,有快活的秧歌透出流光溢彩的味道,还有老屋——对,老屋周围那些小时候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胡同,我很多年没去走走了……(To be continued)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