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体验(上)【随笔】
标签:
教养篮球训练营汽修厂发动机皮带公交车 |
分类: 心语独白_散文随笔 |
公交体验(上)
文/韦步峰
时隔几年,终于在今天,我有机会重新体验了一把乘坐公交车的感觉。
可能是因为我去汽修厂的时间有些晚,也可能是修车师傅今天的工作量的确有些多,临近午饭时,修车师傅便很直接地提醒我,我的发动机皮带“上午根本换不完,只能等下午再来提车”了。
看情况也是,整整一个半小时过去了,为我修车的那个体态微胖的年轻师傅,不是到处找工具,就是被他的正在维修其他车辆的同事喊过去帮忙,连发动机的外壳都没有完全打开。寄人屋檐下,也不好多说话,只能听之任之。而且人家是大企业,实行的是标准化规范管理,人为地要师傅加班,是要额外收取工时费的。
工作人员很贴心,对我言明情况和利害关系后,又很热心地要把她的车钥匙给我,让我开着她的私车回家。我当然不能用她的车,便推说自己已经有了回家的办法。
“你可以坐十路车,在振华商场下车,然后步行……”
——连我的家住在哪都知道?想起来了,去年暑假,她曾托我为他即将上初中的儿子借过课本。
拎着随身小包,我刻意装着很轻松的姿态——我的两个小脚趾疼痛难忍,最应该挂在脸上的表情,应该是龇牙咧嘴,即便用不着表现得如此脆弱,那也应该是眉头紧蹙,一副看上去很痛苦的模样。
公交车站点,在正对着汽修厂门口的对面。公路中间立着很宽很厚实的钢铁、混凝土和大理石筑成的护栏。想尽快赶过去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翻越眼前这看上去有些低矮的护栏。
然而我不能这么做。
——在对我的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时候,我曾反复强调过,为了自身安全,不能翻越路障及护栏,还声色俱厉地列举过几个为图一时之快而酿成悲剧的例子。
沿着护栏,我一直朝北走,距离那站点也就越来越远了。到可以绕过去的十字路口,还有至少二十几米远的距离。我又看了看那低矮的护栏和另一侧车道,距离最近的来车,在几百米之外,并不妨碍我“嗖”地一下翻越过去……
呸呸呸!
怎么还在为自己想翻越护栏的企图找理由!
——举凡投机行为,也往往如此,侥幸是灾难的主因之一。
我忽然意识到,沿着公路中央的护栏前行,本身也是在违反交通规则,另一侧的车辆对我的确构不成威胁,那么我这一侧的车呢?我分明是在道路中央逆行。我应该从汽修厂的门口直接左拐向北,沿着盲道或者非机动车道走到前面的十字路口,通过人行横道走到公路的另一侧,然后再右拐往南抵达站点……
我的头皮“唰”地一下,气温并不是很高,但我的汗却出来了。
——本能反应,往往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素质的高低。
对面的站点上,空荡荡的没有一个人影,除了我。
我下意识地抬头看那面公交车路线图,却意外地发现,要到距离我家距离最近的站点,并不是乘坐十路公交车,而是十一路。
她说错了,幸亏我看了路线图。
十一路,我好像从没有见过有这么一班车。
我多年不曾出行的时候乘坐公交车了,竟然对自己所居住的城市的交通冷漠到如此荒诞的程度,岂不让外乡人嗤笑。
刹那间,我的尴尬的心态,也确实像一个懵懂的刚到此地的外乡人。
身后终于出现一个个头不高的女子,背着包,手里拎着手机,好像也在等公交车。
“请问,到新元广场多少钱的车票?”我主动搭讪道。
“大概……三块钱吧。”她朝我笑笑,然后视线越过我站立的位置,继续往南扩展,仿佛已经见到了正在赶来的公交车。
“哦,是按路程计价啊……”我有些喃喃自语。
女子点点头:“嗯,按照去城里和到城外来区分,最多也就三块钱……你上车时问问……”
不一会儿,一辆崭新的并没有几个乘客的电动公交车疾驶而来,刚一停稳,那女子就跨了上去。车门“咣当”一声关上了。
等到我要乘坐的十一路车终于来了,已经过去二十多分钟了。
车上人满满当当的,没有一个空位。与我一同上车的,还有一个后来赶到也拿着手机的小伙子。他一面眼睛一刻也不曾离开手机显示屏,一面抢先一步上了车,往投币箱里投了硬币,又很麻利地向车的后面走去。
我果然问了司机:“到新元广场多少钱?”
“三块!”
公交车已经启动,还接连剧烈轰动了几下。我将身子使劲抵在门旁的立柱上,拉开小包,找出三张一元的纸币,也投进投币箱里。
隐约地觉察到,我的整个投币过程,都在司机的严密监控之下。我的心情顿时很不爽——我并不是那种爱贪小便宜的人,用得着如此吗?
不过想想也对,人家也是职业习惯;再说,每个人的脸上又没有贴着什么能够证明素质高低的标签。
我握着那立柱又站了几分钟后,也向车的后半部分移动。我仔细地抓着横梁,小心地抬腿迈步。才几步,便到了距离后门不远的地方。
腾出手掌一看,我惊呆了。我的右手上布满了厚厚的一层灰尘——是悬挂拉手的横梁上的灰。
公交车上,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灰?难道没人像我这么做过?即便如此,作为公交车,难道不打扫卫生?
唉!
我只能任由那手上厚厚的黑灰煎熬着我的心情——根本没办法清理。
在我站立的地方,坐着四五个拿着篮球,穿着统一服装的孩子,上衣上正写着“烽火篮球训练营”的字样。哦,这是利用暑假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啊。
他们静静地安坐在座位上,也是视别人为无物。我的身板很结实,多站会儿丝毫不会觉得劳累,但随后上来的两个年岁比较大的老年妇女,你们也看不到?
这都是谁家孩子,怎么教育的,怎么这么缺乏教养?
这样的品行,这样的素质,简直令人绝望——即便他们的篮球技能再高超,他们的体格再茁壮。
一个人的品行比学生成绩更重要,很多年轻的父母很容易忽视这一点。学习成绩只会带来高度,而品行可以让一个人走得更远。
——只有高度很容易跌得更惨;但能够走远,则是人生的分量!(未完待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