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体验(下)【随笔】
标签:
老司机公交车篮球少年口若悬河批评家 |
分类: 心语独白_散文随笔 |
公交体验(下)
文/韦步峰
公交车上了高架桥,速度就越来越快,行车控制装置已经连续多次提示“即将超速”了。
“中房拆了,黄家拆了……反正,就知道一个劲儿地拆!”此时车里有几个高声说话的闲人,正畅快地聊着天,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也或者,他们是在故意让车上的所有人听到他们的对话。
不用去看那两张嘴脸,单凭那说话的腔调,我就很容易想到他们飞扬的神情,正在近似忘乎所以,视众人为无物了。他们依旧在滔滔不绝,仿佛天下大事,尽在他们的股掌之间,社会万象都在他们的评说之列——我越来越不舒服起来,央视公益广告不是有禁止大声喧哗的劝告吗?转念一想,或许人家并不看电视,也或者认为他们并不是在出国旅游吧。
车上的自动广播系统显然紊乱了,往往“海尔专卖店提醒您”之后的内容没有说,就忽然蹦出“团结新村到了,下车的乘客请带好物品,从后门下车”,然后又出现“海尔专卖店提醒您”,又蹦出“下车前请摁门铃、前方到站荣军医院……”之类的话了。我忽然感觉很搞笑,弄了半天那些话都是“海尔专卖店”在提醒。尽管听着有些别扭,但我还是愿意听,总比那滔滔不绝地谈天说地的声音好听起来舒服多了。
“黄师傅,前面百货商厦停一下,我们要下车!”这回,那人不再口若悬河而改成高声断喝了。
好家伙,连司机姓啥都知道,怪不得敢将公交车当他们家的——感情那广播里提示的“提前摁门铃”的提示,对他们这样的人来说,都是摆设啊!
批评家们终于下车了,我长长吁了一口气,终于有些轻松了。
这个罪,真不是我这样的人能够消受得了的!
——不过想想,自己也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说白了,也是凡夫俗子一枚,怎地就容不下别人了呢?
这是与公众隔离的结果。
长期以来,上班路上,独行。工作期间,整天面对的就是自己那“一亩三分地”,有绝对的话语权。接受别人宴请或自己设饭局请别人,遇见的基本上都是熟人,一个阵营里的人的情况极多。休息日,常常猫在家里休闲。或看书或写心情涂鸦类的文字;偶尔外出,理发的时候去找熟识的理发师;购物的时候也是一挥而就,选了商品交了钱走人;出门闲逛,也是自觉不自觉地进了新华书店的门……
或许,这世界没有我认为这么繁杂。
又过了几个站点,车上的乘客逐渐稀少,我也终于在最后一排寻到一个座位。将身子挪上去,整个车厢一览无余。看手机是依旧在盯着手机屏,观赏车外风景的,依然在探头侧目,那几个“训练营”的少年,依旧稳稳地坐着他们的座椅。安然闲适……
公交车一阵颠簸,我的右手臂被什么东西硌了一下,转头查看时,我陡然一惊。原来在我的座位旁边,放着一个装涂料之类材料的塑料桶,桶口周边满是泥土,桶里还插着一个拖把,想是用来洗车的工具。
我连忙逃离那座位——怪不得能够早早被腾出来,原来原因若此。
“哈哈哈——车没电了!”
“没电你就笑成这样啊!”
是篮球训练营中的一个孩子和他旁边一个男子的对话。
没电?车?
小孩的话音刚落不久,公交车在行至人民医院十字路口时,突然偏离路线,快速左拐朝城北车站方向驶去。
这是离我家越来越远了啊!
忽然有些后悔,要是这车不到我期待的那站点怎么办?按照刚才的行驶路线,在百货商厦那里下来,距离我家还算是最近。不过,我绝不会跟了批评家们的脚步,跟他们在同一处站点下车。
是在站点上看错公交路线了?——我被弄得一头雾水。转念一想,应该不会出问题,我刚上车的时候明明问过司机,应该走我说的站点。
果然,公交车进了城北汽车站。
我立刻吓了一跳。
只见偌大的一个院子,三面围墙根上,停了密密麻麻的电动公交车。真正骇着我的,倒不是因为车多,而是这昔日里客满为患的汽车站,除了电动公交车,竟然空空如也,陡然没有一个人影的繁华,怎能不令人害怕!
真有本事,昔日车站变停车场了!
“下车,去找2593!”公交车司机头也没回,直接在座位上向他身后的七八个乘客下达了指令。
我故意停了一会儿才站起来,走近那司机:“还去新元广场吗?”
“去!都上那车!”没有比这更像军事口令的回应了。
2593比刚才那辆车好多了,不但空间大,而且看上去也很干净。我在中间寻了一个体态很小的椅子坐下,其余众人多数跑到车尾,那里有连排的座位。
不一会儿,司机上来了,还是先前那车的司机。只见他一面熟练地启动电路,一面娴熟地驾驶着出了城北车站。
“哦,还是先前那司机啊。”有人失口道。
“哈哈哈——还是那个老司机!”依旧是刚才因为车没电而“欢呼”的篮球少年。
一种厌恶之情忽然涌上心头。
那么大点一个孩子,怎么如此口无遮拦,“老司机”这样网络意味极浓的词语,也是他这样年纪的人该说的?还真是没教养到家了!我很想转过头去看看他生着怎样的脸孔,但我毕竟忍住了——我的极度生气的脸色一定是很难看,别吓着人家孩子。
待公交车又驶回既定的路线,车上也就热闹起来了。之前那几个不曾说过话的篮球少年,也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一股脑嬉笑起来,那口沫横飞的情态全然不像是孩子该有的作为。至于孩子该是什么模样,三两句话,我还真说不清,但至少不应该是他们这样的!
幸好,过了前面十字路口那红绿灯,新元广场站点就在眼前了。我连忙离开座位,伸手摁下车后门旁边立柱上的门铃,急切切站在公交车的后门处,焦急地等到站了。
这公交车,我一秒钟也不想在上面多待了,宁可强忍着脚趾的疼痛,多走十公里。
2017年8月8日深夜于家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