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个人》141·灵犀(14)【小说】
标签:
灵犀造假比真的还要真晋升职称斩钉截铁 |
分类: 长篇小说:三十一个人 |
《三十一个人》141·灵犀(14)
文/韦步峰
不过,还真有人在拼了命地准备这冗杂的内容——当然是想学年末考核能得个优秀的等次,为来年顺利晋升职称而奋斗的那几个人。
他们一次又一次地从互联网上大批量地下载课件、教学设计,然后执着地把它们改换门庭,打上自己的名字,再按照课本的编排顺序,整理好——很显然,其中的内容,自然是没有仔细审查和修改,就连网站上插入的作为广告的超级链接,都未来得及取消,就飞快地打印出来了。
看着已经握在手里的厚厚一沓准备好的材料,长长呼出一口气,很充实的样子。
我常常在想,要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检查,缘何在检查之前,教育局还一定要下发通知?这种摆明了要让学校抓紧时间做准备的做法,自从有检查的那天起,就一直存在着——往客气方面说,是做好准备;说得实在一些,应该是抓紧时间造假才妥帖。通知下发了,也就如同发出了造假动员令:各学校,请将你们至今还没有落实的工作,抓紧时间落实好;实在腾不出手,抽不出时间去做的,也必须要有比真的还要真的假材料。检查报告,局长要看的,工作做没做是一会事,材料有没有,是另一回事,反正我只看文字材料。
傻子当领导也能领会这其中的含义。
于是,一夜之间,很多需要半学期才能做完的工作,很快跃然纸上,果然比真的还要真:有计划、方案,有过程性文字、图片材料,有结果汇总、总结报告——面对完整得不能再完整的文字材料,检查者只能在检查情况表格上画上对号——有,再在后面的得分栏里,写上满分。
检查结束,信息反馈的时候,检查者洋洋洒洒,一口气就能罗列十几条优点,直听得校长心花怒放,挖空心思找个隐蔽些的地方,请检查者们胡吃海喝一顿,聊表内心感激之情。
真乃“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啊。
于是,局长桌子上的报告,很详实、很完整;于是,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局长胸有成竹,言之凿凿;于是,坐在台下听报告的校长们,就有人可以趾高气扬地傲视群雄,就可以内心深处偷着乐了。
多么繁华的太平盛世,多么喜人的教育形势。
然而教师职称制度实行多年,越来越多的人分明地意识到,自己已经与晋升职称无缘,已经与目标责任制考核中的最高级注定擦肩而过,干脆课不备了,作业、试卷不批了——这还算是有良知的,毕竟他还能够坚持给学生上课,更加精明的人士,则连学校安排的工作也不接,班也不来上,你能奈我何!倘若有领导追问得紧了,便立刻声色俱厉,抛出一整套早已经准备好的说辞:你有本事,也让XXX也来上班,你有本事,也让XXX任课,既然没本事,那就别在我面前逞能,我不吃!
不过,这些得罪人的差事,位高权重的人一般不会涉足,往往将工作分派下去,找部门领导赚不是人;可是时间长了,部门领导也终于悟出门道来了,哦,得罪人的活让我干,轻松自在的营生,你在享受,得,就这么地吧,爱谁谁!
一旦部门负责人跟教师因工作关系发生冲突,当权者是绝对要摆出一副大公无私的面孔:是啊,他是说得不好——话说得太直白了,口吻太令人吃不消了——但他也是为了工作,你就包容一下,等我说说他,你回去好好工作吧……
更有甚者,有的当权者为了讨好教师,不惜将在分派工作时,部门领导因为工作分派不下去而生发的一些本属于在管理层内部消化掉的有口无心的牢骚之语,也说给教师听。
——得了教师的人心,领导层却散了。
对此,我深有感触。
记得学期初,体育课安排给老修,他不接,林青山便找我商量对策。
一般情况而言,作为学校的管级部的部门领导,表面上看好像手握教师任职大权,其实所抓取的人员及任课安排,都是基于业务副校长已经统筹好的结果——谁任什么课,几个班,都明晃晃写在纸上了。级部主任要做的,就是将这些人连同他们的任职学科,一同从那张纸上抄写到自己的工作笔记上。唯一能够体现“说了算”的,便是先从中选出班主任,再调整、搭配一下——而班主任,也差不多事先都是已经拟定好了的。
我“呵呵”笑了:“他不教的理由是什么?”
“腰间盘不太好,不能长时间站立;据说,脚后跟还不好,走路都疼……”
“哦,”我仰头看看那些高耸的水杉树的树梢,“毛病这么多还能打乒乓球,而且几乎每天都要去打很长时间。”
“哈哈哈,”林青山笑出声来了,“哈哈哈,现在这些人啊,实在搞不明白了——他们都不知道学校已经很照顾他们了吗?”
“恐怕是不知道吧,”我故意旁敲,“要是知道,肯定就配合学校工作了。”
“就是啊,”林青山一脸的愤愤不平,“十个要求,只要有一个要求没照顾好,就得罪了,我算是看透这些人的嘴脸了!”
“不会吧,”我继续,“按理说,照顾无大小,感恩不能少——这是作为人的最起码的良知,怎么还能因为没有全满足,就得罪了呢,除非良心坏了!”
谁知道,本是领导干部之间私下沟通,随便说的一些类似打趣性质的这些话,没过几天,老修就知道了。
而且作为报复,老修在撕了我安排的课程表之后,又跑到刘校长那里狠狠参了我一本,试图让我陷入万劫不复。此乃后话,暂且不表。
“老韦,”林青山好像想起什么事来了,特意叮嘱我,“你的听课笔记一定要有,记住,是12节哦!”
“听课笔记,”我应了一声,“有,但不够12节,而且我也不准备造假,更不会给他们看我的工作笔记。”
“距离检查还有些日子,你就不能找个听课本,补一下啊。”
“不想!”我斩钉截铁。(待续)
·本故事情节纯属虚构,若有雷同实属巧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