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个人》067·羞耻(10)【小说】

标签:
眉飞色舞憎恶打压泄气说兴正浓 |
分类: 长篇小说:三十一个人 |
《三十一个人》067·羞耻(10)
文/韦步峰
我顿时无语。
或许是他已经看出我内心的渴望,强大的心愿毕竟能够加深沟通的积极性和力度;也或者是他没有做通工作的把握,决定先抛出我这块敲门的砖——如若未果,他在出面,至少采取了一下缓冲。
不论他出于何种目的,将我推向前台,我还是没有拒绝的理由——况且,在这件事上已饱受煎熬的我,毕竟没有多少底气说不。
于是,我寻了一个很从容的时间,推门进了政教处。
政教处里,此刻只有胡成安一个人在。见我进来,点点头——对于我的出现在政教处,他再司空见惯不过。政教处和初一办公室中间,仅隔着教学楼的中厅,而与初一教室,是“山水相连”的隔壁,每次从办公室去教室,政教处乃毕竟之路——如此一来,对我而言,选择从容的沟通机会,也比较多。
“我听说,这几天晚上值班很辛苦啊!”未待我引出话题,他倒先入为主了。我并不知道他此刻葫芦里要卖什么药,但我还是担心起来。
如果在我提出请求他值班的要求之前,他先摆出自己如别人般的很多“不方便”,也就立刻省去了我费尽心思,转弯抹角的心思了。
“不辛苦,”我慢条斯理地接了话,“工作嘛,多一天少一天,没多大的差别的,只要能将工作做扎实,做得有成效,什么那一天还是两天,就是三天,对我和你而言,也再正常不过,对吧?”
“那是啊!”胡成安立刻脸上堆满褶子,高兴起来,竟也眉飞色舞,“我又不是没有值过班,很懂得其中的艰辛,不过,对于一心想将工作做好的人来说,这正是体现其价值的最好机会。”
我的话,很微妙,故意在人称的选择上,使用了“我和你”,而他的回应更直接,表面上是给我戴了一顶“一心想将工作做好”的高帽,实则也将自己算在了里面。
有门!
“唉,”我在他对面空位子上坐下,伸手从旁边抽过一本《山东青年》杂志,却只是随意翻弄,并没有要专心看文章的意图,“想干工作和做好工作之间的差距,有时候只有一步之遥,而有时候,又是相隔千年呢。”
“此话怎讲?”
他喜欢说起话来文绉绉,可能感觉这样更能显示出内在的文化底蕴,进而终于形成一种别具特色的附庸风雅,或者也透着几分玩笑的意味。尽管可能性不一而足,但无论如何,他的积极工作的立场是鲜明的,与我的立场有太多重合的部分。
尽管他历来都是很多人喜欢拿来开玩笑的对象——他争勇好胜但总是很圆滑,他见识的确广博,但也喜欢哗众取宠,喜欢独树一帜。但他的认真工作的作风,很值得我钦佩。
我历来坚持一项原则:玩笑可以开,但本职工作不能丢;休闲可以有,但无所事事就丢了本分了。
“当年在农村收割小麦的时候,蹲在地里,挥舞着镰刀,一通猛割,看看身后捆扎在一起的麦个子,也的确有很充实的感觉;但当抬头向前一望,金黄色的麦浪一望无垠,那期盼了很久的地头,就是看不到的时候,是什么感觉?”我问。
“哈哈哈,”那些褶子又猛然增多了不少,声音也更响亮了,“你也有这样的体验啊——我以为你从小没干过农活呢。”
“干过,自己家没干过,但丈母娘家麦田不少。”趁他说兴正浓,我插空补充一句。
“我真有过这样的体验,抬头看看不到头,再抬头看看不到头,有这么三两回,就泄气了呢。”
“是啊,如今我正是这收割小麦之人——兴冲冲将新生接过来,却忽然发现,已经陷入了遥遥无期的境地,再结实的身板,再有不怕流汗的精神,想必也会因无奈太多而颓废。
“哥,你是知道的,身为教师,咱能为孩子做点啥呢?还不是将他们教育好,管理好,让他们在安稳和幸福中健康成长,成不成人才,我们毕竟左右不了,但不让他们荒废学业,打下继续求学和踏上社会的基本功,我们完全能够做到,也绝对有义务这么做。
“上午跟林校说起我在值班上没人安排的困难,他向我推荐了你……”
“哈哈,”他笑了,依旧很爽朗,“兄弟,你特意来找我聊天,就为这件事的吧?”
未待我说话,胡成安继续说道:“林青山找过我。兄弟,咱俩没说的,你一句话,想让我帮你点啥吧——你哥哥一定不推辞,我不像那些人一样,前脚刚评上职称,后脚就将工作、义务、责任踢得精光,全然不成个人的样子。”
一种感激,油然而生,一时间,我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很多时候,我也曾随了众人方式,跟他开过各种各样的玩笑,针对某一彼此感兴趣的话题,争论得面红耳赤的情况,也是有过的。从工作能力上而论,我并不了解他很多——从我来这学校,他就一直在政教处当闲差,虽也曾因为救别人的急而代课,但都不能作为考量的依据。他早先教过英语,也教过语文,更重要的,在他的骨子里,有一种与很多人不同的秉性——喜欢与学生接触。
对于不喜欢与学生打交道的人来说,给学生上课,与学生生活在一起,是一种负担,是一种折磨,直至演变成为一种煎熬;但对喜欢与学生打交道的人来说,有学生可教,则是一种享受,一种满足,一种能够充分体现其个人追求,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契机。
教育行业,有一种隐秘不宣的俗语:如果你憎恶一个人,就让他去给学生教课,因为只有这样,你才有机会抓住把柄,将他打压下去;如果你喜欢一个人,还让他给学生教课,因为这可以锻炼他的意志,增长他的才干,更可以找到提拔、重用他的理由和机会。(待续)
·本故事情节纯属虚构,若有雷同实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