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个人》060·羞耻(03)【小说】
标签:
羞耻泯灭良知考核教育形象 |
分类: 长篇小说:三十一个人 |
《三十一个人》060·羞耻(03)
文/韦步峰
我这才注意到,就在蚊虫猖獗的季节里,班上竟然有将近十名学生没有挂蚊帐。
熄灯了。
我站在宿舍门口,透过宽大的玻璃,手电筒的光,从一个个铺位上划过。蚊帐垂下的,看不清里面;那些没有挂蚊帐的学生,则将周身包裹得严丝合缝,脸部也包裹起来——肯定只留了用于呼吸的鼻孔吧。
这是鲁迅先生曾经描写过的情景。
时隔十几年,那从教科书上看来的情景,竟然活生生地出现在我的眼前,发生在我的学生的身上。
我关闭了手电筒的光,不再让它亮起。
——那些裹得紧紧的躯体,仿佛是一具搞笑的闹剧,又像是一种嘲弄。
嘲弄什么?
我不得而知——也不想弄清楚这被嘲弄的对象里,是否该有我的位置,我只是不想再看到。
黑漆漆的夜色里,有我鞋子踩在水泥路面上的清脆,“咔咔,咔咔……”,没有路灯的光,原本可以将夜色驱散的月光,也有意躲进云层里,仿佛是在精心营造一种安谧,更像是对了一种无奈而更加无奈,就只能逃得远远的,是不忍,也是麻木。
回到我的宿舍,我又摊开了随身而带的工作笔记:
原本,我曾打算让参与夜间值班的教师,享受每周休息八节课的待遇——累计后,在一学期事假总数中扣除——现在看来,似乎用不上了。既然每天能够早走一节课,都让很多人趋之若鹜,那晚自习,整晚上都不能回家,就更不可能有人愿意干了。
除非强令轮流推行——可如今这年头,就连真正的当权者,都为了能够偏安一隅,清闲一时算一时,都不肯得罪人,我这个充其量也仅仅能够得上是生产队长的角色,又能又有何作为?
真正的痛,果然是说出来的。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学校出现一种很奇怪的现象:教师可以每天下午早下班一节课。
关于“可以早走”,源于当年学校之前那几任校长,对有孩子需要照顾的老师的一种人性化的关怀。不管是小学还是幼儿园,孩子放学比初中早,让孩子孤零零地等在学校门口,毕竟令人于心不忍。
考勤制度上有规定:不走的老师,按照考勤计分办法,折算成分数,加在目标责任制考核中的考勤项目中。
这本来是一项“惠民”政策——被人戏称是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却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出了问题。
——典型的好事演变成了坏事。
坏成什么样了呢?
家里没孩子的老师,也跟着早走。早回去一节课,能做什么呢?答:家里有农活,拉点黑,可以做很多呢;没有农活的呢?答:等到放学的时候,公交车就没了。
横竖都有早走的理由——只要想走。
起初,我对此事并不以为然,既然人家不计较那考勤的得分,我又何必庸人自扰,替他们的考核结果担忧呢!但随着这项制度的越来越深入人心,早走一节课的人越来越多,每天下午那最后的一节课,成了“全民公敌”,没人肯要,想尽一切办法换给别人。
学生数多的时候,班级也多,有几个教学班就会有几个人在工作——总不能空了课没人上吧,每天总也有几个人陪我到最后;但随着学生数的减少,每天下午坚持到学生放学的教师也越来越少。
我也曾多次建议过当权者,对这一现象想办法改变一下。
我的理由是,下午早走一节,那么倒数第二节,也会没有多少人用于工作,这又引出了另一项“惠民政策”——每天下午第三节课,喜欢运动的老师可以用来锻炼身体。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连本钱都保不住的话,怎么干革命呢!
那么打着锻炼身体的幌子,早就有人去了体育场便不回乡,乖乖,如此一来,两节课没了。
曾经也有明事理,懂道理的校长,试图革除严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体育锻炼的陈规。为了增加说服力,还摆出一大堆论据,来证明取消的必要性,说担心在社会上会造成不良影响,有污教育形象。但制度从来就是约束遵规守纪的人的,对那些早已经归心似箭的人来说,什么影响、什么声誉,统统都很遥远,或那是别人应该遵守的事情,跟自己没关系。
如今,只有一个班的初一,情况就更加严峻了。
前些日子,我让办公室主任安排出来的课程表,等到经由教师们民主修改之后,我立刻有些哭笑不得了。
一周总共有五个最后一节,我竟然被调成了三个。
想想,也能接受,反正我每天也不习惯早走,既然留到最后,多上几个第四节,也未尝不可——给了他们方便,他们在其他工作上尽点心就行了。
但我又一次错了。
善良用在有情义的群体中,会成为感动的话题,会增加群体的凝聚力;而面对麻木的人群,善良只会成为别人谋取私利的拐杖,或成为别人口里酒后茶余,闲来无事的谈资——笑料罢了。
想到这里,叹一口气,我继续写道:
与业务副校长进行过很多次沟通,我向他申明了目前初一晚自习,除了我,真就没人看管,但得到的答复,依然是隐晦的。我实在受不了这种模棱两可的办事方式,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还是谁痛谁知道呢?
与有良知的人共事,可以增加提升一个人的情商;与一群自私自利的人为伍,简直是一种糟践;与泯灭了人性的人共事,共事本身都成了一种羞耻。
我终于要合上工作笔记了,我无法再写下去了。
窗外的夜,更深了。远处滨海公路上偶尔驶过的汽车,所发出的轰鸣,正视图驱散浓重的夜色;然而,只需要一瞬间,在它们的拖着长长的灯光的身影划过之后,夜色依旧。(待续)
·本故事情节纯属虚构,若有雷同实属巧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