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个人》045·惆怅(09)【小说】

标签:
教师职称班主任老土研究生学历名副其实 |
分类: 长篇小说:三十一个人 |
《三十一个人》045·惆怅(09)
文/韦步峰

她们三个人,真是每人一个气质类型,绝对不待重样的。
起初,最有意思坐班主任位子的,是小许。
尽管众人习惯上一直称呼她小许,但论年岁,比我小不了几岁——只是她长得精致,人又嬉笑,人缘不错。
教师分工刚一公布,她就特意在我面前露出口风,说太想拿到这个考核的优秀了。她的意图,想必很多人也都心知肚明。多年来,她一直在朝着能够早一天晋升为一级教师而努力,但苦于家庭事务的繁琐,始终没能拿出勇气担任班主任。而学校制定的目标责任制考核细则,是向班主任倾斜的。
只要不是脑神经短路,就都能够看得很明白,在我的部门里,只要能当上班主任,那仅有的一个优秀名额,注定不会花落别人家;况且,在我手下当班主任,绝对省心省力,平常很多工作,我抬抬手也就主动帮着做了,等吃现成的足矣。
她的心事也正中我的下怀,我心里顿时宽松起来——想不到开局还挺顺利。
但我不急于表态,只笑盈盈地,想听她把话说完。
——可是,她的话似乎永远都说不完,也永远没有一个明朗的态度,翻来覆去,都是那几句于心不忍,终于下不了决心的话。
听着,听着,我终于忍不住了,收起脸上的笑容,约她到办公室外的走廊里单独谈话:“许老师,”你是想干还是不想干,请给我一个明确的态度。”
见我话语之中已经有些不耐烦,她还是苦笑一声:“主任,我的情况你也知道,我当然想干,跟我同年的,人家都到了晋升高级职称的时候了,我依然还评不上一级……我都着急死了!今年,还真是个好机会……可是家里……”
我当然不希望听到她后面的话语:“既然想干,就给我个痛快的态度——我不可能无限期地让班主任老空着。”
“唉,儿子今年都读初三了,学习成绩目前来看,还行,万一因为我当了班主任太忙而影响了他的学习,葬送了他的前程,那我的罪过就大了——刚才我打电话问萧阳了,他也不赞成我当这个班主任……”
我仰天长叹。
——那三十一个孩子,还是败给了一个儿子。
事到如今,既然她有这样的担心,我基本已无再强迫她的必要了,但我想说的话不说出来,心里不舒服:“你有你的工作,萧阳有他的工作,为什么你自己的工作非得让他做主?人这一辈子,在进行各种选择的时候,的确应该多听家里人的意见——小心驶得万年船——但也不至于,自己的什么事都必须听命于别人的主张,自己的位置在哪呢?关键时刻,大事面前,总该自己做一回主吧!”
“这道理我懂,可我没有选择——你是知道的,家里的事,萧阳什么都不管,全由我一个人忙活;他工作的性质又那么特殊,尤其在执行抓犯人任务的时候,整天整夜不在家,照顾孩子的负担就只能落在我一个人身上——主任,既然你也支持我干这个班主任,我再想想吧。”
我明白她所谓“再想想”的意思,只是一个不想拒绝得很干脆的委婉说法,或者也的确在给自己留了条后路——万一各方面利益权衡之后,再想干,也不至于被别人捷足先登。
可这活络的情况,对我来说,等于急着要安排的工作,一直悬在半空。国不可一日无主,班级里怎可长期没有班主任!
心头刚升起的一丝美好,才不过几分钟,就轻而易举地破灭了——世界上还有比这更能令人倍感沮丧的事吗!
怨怒归怨怒,做事情总不能急于求成,还是再等等吧——万一她明天改变主意,又提出想干呢。
跟小许有同样需求的,还有小宋。
论年龄,她在全校不是倒数第一,就是到处第二小——小得还真名副其实。然而跟她年纪的小不相称的,是她的处世态度,懒散之中透着更多一些的老练。做起事来,不温不火。之前也跟她共过事,仿佛从没有见到过她为工作着急的样子。据说,在她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时候,也担任过班主任,但不知何故,从我调入十年间,她都没再担任班主任。
在众人都在为职称而奔忙的时候,她却独自清闲,整天悠然自得地玩着手机,似乎是因为年纪小,论资排辈时候尚早,用不着着急过早。
——也不怪她不着急,在教育行业里,职称晋升,还真是一件着急不得的事,反正论资排辈,等快排到了,再紧锣密鼓地准备一阵就行了——那些所谓的论文、专著之类的指标,通过造假都可以办到;优质课,走走关系也能得到名额,名额一旦到手,也决没有落榜的可能;甚至函授的研究生学历,也可以画几千块钱买到……早早弄到手,万一因为时间太久而作废了,岂不白花了钱,白出了力!
小宋的态度也很明确,想得优秀——早早储备也是好事,即便晋升职称暂时用不少,至少在评聘分开的时候,也可以捞取一个高分;但也确实不能干,也还是因为家里的事牵扯精力太多。
我终于有些坐不住了,人人都可以因为家里的事而最终选择让工作让路,她们到底是来工作还是只为生活?
转念一想,这事还真不能一味怪罪别人。放眼整个学校,那些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有几个还在教学一线出力工作?纷纷调转矛头,转向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家庭生活,仿佛只要在单位一出力,就注定会严重影响到家庭生活一样。
尽管我曾不止一次地在级部工作会议上言之凿凿:我们是来工作的,作为教师,绝不可以丢掉自己赖以为生的教学业务,但真正能够听得进去的人,又有几个?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或许还在暗笑我观念的老套。(待续)
·本故事情节纯属虚构,若有雷同实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