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430·强弩之末(下)【小说】

标签:
初恋目光沉沦纯粹抹布 |
分类: 长篇小说:流年 |
强弩之末(下)
——长篇连载小说《流年》430
文/韦步峰
想去初四办公室里坐坐,那里或许可能因为教学的相对纯粹而纯净许多——至少,没有过多的闲人闲语充斥耳鼓和扰乱我的心绪。
“师傅,你来的正好,”杨晓华抬头见我进屋,马上说,“‘我把一个个字投进稿纸上的一个个格子的时候,我大汗淋漓又酣畅淋漓的时候,我知道,我还是那个十三四随的女孩’好处和作用,我怎么就是不太明白呢?”
“嗯,”我将椅子从桌子底下拖出来,见上面已经蒙了一层很明显的灰尘,又侧身,去横在我和杨晓华办公桌南端的课桌的洞里,掏出抹布擦了,才坐下,“这是作者把一个个的字,比作了篮球;既然篮球可以被投进篮筐里,那么文字,当然也可以被投进稿纸的格子里——这样写,很生动也很形象,我认为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呢?”
“一个小小的比喻修辞格,放在整篇文章里,毕竟犹如沧海之一粟,说到底,起重要作用的,也还是文意,那么第二点就来了——把写作和打篮球勾连起来,使前后文意贯通……”
“还有第三点吗?”
“呵呵,”我已经将掏出的抹布送回原处,又望一眼我打印出来的好几摞“现代文阅读”,转过头,看着杨晓华的脸,我说道,“让学生看到陈祖芬的《我的初恋》了?”
“嗯,”杨晓华点一下头,“我无法理解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怎么会痴迷打篮球到那种程度,竟然当作自己的初恋。”
“可文意就是如此,作者的的确确将打篮球当作了自己的初恋,那么你问的这道题的第三点也就是作用的解答就来了——表现了作者用打篮球的初恋之爱对待写作的感情。”
“你慢点,我记下来,”杨晓华连忙伏身,在油印出来的阅读材料上快速地写着。
办公室里的人,并不多,大多都在忙着自己手里的工作,偶有一两个朝我看过来,我也只是微笑着点几点头,又将目光降下来,看着那些用于学生阅读的“现代文阅读”了。
这些材料,都是我逐个字地在微机室里打印出来的,尽管当中疏漏不少,常有掉字和错字现象,但汇集起来,八开的纸,已经有十六页之多——还是蛮值得欣慰的。
但我的心里又陡然失落下来。
我这样辛苦挣扎地忙碌着,到底是为了什么?鉴于对计算机管理的严格,对于一个刚刚接触计算机打字不久的人来说,绝没有白天进到微机室里挤占“稀有资源”的道理,只能在晚上,在别人已经在家悠然而坐或是神情惬意地看着电视的时候,我去享受这份孤独。
别人可以不知道,但我自己必须记得。如果将自己这林林总总的忙碌看作是“舍”,那么我又“得”到了什么?是学生友好而信赖的目光,还是依然如一枚静默的棋子,只能随了别人的喜好和思维上的惯性,被填充到别人满意的位置?
没有人心甘情愿当了别人的棋子,然而又有多少人不终于逃离了被棋子的命运,升级成为只是掀动棋子的主宰呢?就连看似位高权重的孙富凯校长,不也是轻而易举地成了别人手里的棋子,时而起落,时而去留……
“本文悟出的道理,是不是就成了‘要以初恋之爱来对待人生和事业’?”杨晓华刚写完,抬头又问道。
“太对了!”我的声音忽然高亢起来,惊得那几个忙做自己事的同事纷纷将目光投递到我们这里。
他们一定有人在想:被打击成如此惨痛的地步,还有这样亢奋的闲情雅致。
——对,我为何要因了别人的意图而沉沦,更要循了自己的追求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快乐!
从初四办公室出来的时候,下课铃声已经响起。
这铃声,我持续不断地听了九年。九年里,是这清脆的声音,让我的工作变得紧张而有度,规律而端庄。
难道,我连这里的铃声,都要决定不再去容忍了吗?
不能,如果说这片土地留下了我青春的脚步,那么我人生,也因这铃声的存在而充满流光溢彩。
徜徉在满校园穿梭着的学生群里,我将头高高抬起。
——这里,何尝没有我的初恋!(待续)
================================
·本故事纯属虚构;若有雷同实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