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269·似水流年(上)【小说】

标签:
似水流年距家远照顾勤劳徜徉 |
分类: 长篇小说:流年 |
似水流年(上)
——长篇连载小说《流年》269
文/韦步峰
转眼间,小唐的产假结束了。她上班的第一天,就立刻被安排到初一,任两个班的英语,只是没再担任班主任。
对于这种工作安排,我并没有提出任何异议,小唐也是欣然接受——在她看来,能够在修养了几个月后,有班上便是最大的安慰,而且这眼前的一切,她几乎都很熟悉。
可是,孩子还未断奶,仍需要全方位的照顾。幸好,妈妈终于肯接受爸爸一个人在家,赶到我居住的小学校,来帮我照看孩子的现实。
于是我感激起来,忙不迭地去市场上买来妈妈喜欢吃的东西,言谈举止之间,尽显我的欣喜若狂。妈妈依旧很沉稳,常常抱着她的孙子,于整个校园溜达。看看柏树,指着说是树;看到麻雀,忙着唤作鸟儿……
从休假状态顿然转变到上班状态,小唐毕竟有些不适应。每每下班回到家里,常常慵懒得一动也懒得动。
——我懂。
于是也从不敦促她赶紧做饭,好在妈妈勤快惯了,常常在照看孩子的间隙里,总是将饭菜做好。
“妈在咱这里真好,”小唐说,“但愿她会在咱这里一直住下去?”
“就因为你不用做饭?”我马上接道。
小唐立刻有些恼怒起来,忽然转过脸,盯着我说道:“你说什么呢?哦,你的意思是,我就那么懒,就那么心狠手辣,非要让老人做饭,对吧!”
我当然不敢造次,忙不迭地赔礼道歉。
在我的持续不断的努力下,小唐最终偃息旗鼓,不再与我争执——但从此,她也烙下了一个我并不懂她心思的伤疤,常常发作起来,令我很有些受不了。
于是我常常采取回避的态度——我实在不想惹妈妈不高兴。
妈妈是一个无法放心爸爸一个人在家的人,可能是多年的陪伴养成了的习惯,也或者是骨子里以爸爸为中心惯了,就连短暂的别离都无法让妈妈释怀,于是接二连三地说,接二连三地表示自己的担心。
我于是就很为难。
迁就了小唐的意愿,妈妈肯定不如意;照顾了妈妈的意愿,小唐和我自然忙得不可开交——孩子在一天天长大,他所需要认识的世界,也绝对不仅仅局限于大人限制的范围内。
按照我的宁可做两小时家务也绝不会看一分钟孩子的逻辑,常常会耐心地变着花样做菜,也破天荒第一次会了胶东面食名吃——做花卷儿。
妈妈当然不高兴,但我常常陪着笑脸,来应付她责怪我的不务正业,忍受她的男人不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家的老观点。
好在妈妈周末回去,周一上午就会准时返回学校。
妈妈这么做,也很令我感激。
她是一个足不出户的女人,她用自己的勤劳的习惯支撑了整个家庭,又用自己顽强的品格,操持自己的家,将我和弟弟抚养长大。而今,又要因为我的家庭,舍弃她自己的家,舍弃自己的丈夫。
但我又离不开妈妈。
从她对我儿子的关怀里,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童年,在那些个有夕阳余晖的世界里,有她满大街找寻我们的身影,在四边都是逐渐暗淡下去的暮色里,有她对我们殷殷的呼唤。
我的儿子长大后,该是怎样的情景。
我不止一次地这样想,但想着想着,自己竟然笑了。
——我的现在,不正是儿子的未来么!
忽然觉得,无休止地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做得更好,其实是对自己现实的严重不满,否则,怎会被这样的情愫所困扰?
按照学校总体部署,早在上学期期中考试过后,距家远的几个村子里的学生,就可以在学校住宿了。
他们往往在装着并不太明亮的灯泡的教室里上着晚自习;下了自习,就到我家后面的那一排闲置的学生宿舍里睡觉。
作为班主任,有轮班看护他们的义务。
我喜欢那样的夜色,屋外总有黑漆漆的夜幕;屋内,是他们握着笔在本子上匆匆写字的情态——尽管四个班的学生往往聚集在一起——伴着昏黄的灯光和常常是满屋子的烟雾,我在教室里或徜徉,或驻足。(待续)
·本故事纯属虚构;若有雷同实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