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114【小说】石破天惊(上)
标签:
钢板蜡纸老于煤堆煤块 |
分类: 长篇小说:流年 |
石破天惊(上)
——长篇连载小说《流年》114
文/韦步峰
冬天,如约而来。
早在冰雪来袭之前,姜校长就买来了大量的用于烤火的煤了。站在堆积如小山的煤堆前,姜校长又认认真真做了一回王婆。
明知道他这惯例,还表现出很新奇神色的人不在少数。大家围着他,纷纷做着忠实的听众。就连在将煤卖给教师时的价格的讨论,也都信以为真,又纷纷表示赞许,极言不贵不贵的神情,又好像满含着感激了。
我站的煤堆上,却不以为然。
——眼睁睁看到脚下的煤块下面,藏着大量的煤矸石的样子,像极了真煤块。
人们睁着谈论,争着装袋,又都争着将装好的袋子抬过去过磅,还利用各种形式搬回家。
这时候的姜校长总是很宽容,送煤回家的教师,都用不着请假,尽管找来拖拉机,煤袋子搬上去,尽可以扬长而去。
看着索然,不如坐下来埋头为学生多准备些习题。
有了炉子我刻写钢板的劲头有高涨起来。钢板太凉,手放上去彻骨,可以放在精心堆砌的炉座上烘烤一阵,待整块钢板温暖起来,赶紧取下,再放桌子上凉一阵,才可以将蜡纸铺上,握着铁笔,细细刻写。
钢板太凉,蜡纸太脆,往往用力不均就可以将蜡纸挑碎,影响油印效果;而太热,融化了的蜡纸上的蜡质,又会填充到钢板的纹理里,缩短钢板的使用寿命。
钢板也可以清洗。用铜丝刷子蘸了煤油,来回刷洗钢板的表面。用力要轻,太重容易损害钢板的纹理,同样的事与愿违。
初一新生开学之前,老于就从李晓泉那里要来一块新钢板,待级部工作按部就班之后,立刻给了我,并说语文学科的这块钢板由我保存。我也很知道老于的意图,今后的考试题、练习题,几乎都是我的事了。
我也不负老于期望,一个学期下来,绝大多数的油印资料,都由我刻写,以至于印得多了,被老于闲置不用的不在少数。
但我都用了,而且使用得很彻底。
——这也不能怪我太浪费,我总是围绕自己的教学进度来编排油印资料。
期末考试到了。
照旧与一中交换监考——学生不动,教师动。
去一中监考之前,姜校长又是一通训诫,狠狠强调我们监考一样要严格,不能让对方的考试成绩有半点水分——记住,是半点!谁出了问题,追究谁的责任。
于是人人不敢懈怠,人人都将眼皮绾起来,眼珠子瞪得大大的。
果然,一名坐的最前面,靠近北窗的女生夹带小抄,被我逮了个正着。
找来监考记录,我当着那女生的面,准备将她作弊的情节记录下来。可一查考生备案,我惊呆了。
——张丹梅。
咦?你也叫张丹梅?我很吃惊地问。
然而那女生早被我记录她考场作弊的阵势吓坏了,见我露出惊讶的神情,自然更加不知所措,支吾半天,我才听清楚。
——此张丹梅跟我班里的张丹梅原来是同村。
恻隐之心顿生,我有些犹豫地站在那里,盯着眼前的张丹梅看,脑子里飞快地做着是否真要记录的决定。
就在这时,有人从身后拍我的肩膀。回头一看,认识,我连忙打招呼:“孙老师好——”
来人是小唐初中时候的英语老师,据说还教过她的四哥,并与之一直保持很好的私人交往。
“算了,别记录了——她是我班的学生……”他拉我到考场外,单刀直入。
我略一犹豫,很快便借风使船:“嘿嘿,本来我也没打算要记录,只是想吓唬她一下。”(待续)
·本故事纯属虚构;若有雷同实属巧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