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是儿戏Ⅳ【随笔】

标签:
儿戏孩子随笔中性词危险点 |
分类: 心语独白_散文随笔 |
岂是儿戏Ⅳ
文/韦步峰
校长也有些不放心,再三叮嘱我将事情妥善处理好,以免留下后患和不利的社会影响。
也只能这么处理了,将失盗的钱物归还给失主。
又过了一天(4月3日)的上午,我靠着椅子静坐。脑海里反复思索的,早已经不是本事件善后工作的处理。
凡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友好、团结、互助,也有奸诈、偷盗、争斗。再正常不过,然而作为以育人为根本目的的学校,处理这种事情的时候,又不能简单、粗暴地将人打死,还是要遵循承前启后,治病救人的宗旨。
也只有将行窃心理分析透彻,归结出教化、约束的一整套策略与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此类现象的再次发生。
首先不能将该事件只是作为新闻向外传播,讨论、分析的时候,应更多地关注其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
于是,一大堆该生在校时的种种表现,就一股脑铺展开来。
我轻轻闭上眼,又浮现出他偷窃时的那一幅幅画面,惊异!
——不,更多的,也还是惋惜。
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了。
一个身材高挑的中年妇女,拎着包,走进来,站在门口,用探寻的眼光满屋子打量了一遍,神色里带着无可奈何的愧疚。
料想也便是偷窃人的家人。我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没待她说出要找寻的人的姓名,我就已经自报家门了。
她在我桌旁的凳子上坐下,拘谨地看着我:
我是来赔人家钱的,您看……
嗯,我正等你呢。
——是回应,也是有意打破她带来的尴尬,我接口说道。
孩子的情况,现在如何?
发生这样丢人的事,真是不好意思,老师——孩子他爸爸真的火了,在家教育呢。
是啊——但从我掌握的情况来看,孩子的心理年龄毕竟还小,恐怕最先也根本没意识到这是盗窃,是有害于人的行为。从长远方面来说,还是应该以教育为主,不能因为发生了事,就光火。挽救一个人比惩罚他,更重要。
她一直看着我的眼睛,垂了下去,叹了口气,样子有些欲言又止。
是啊,她能说什么呢?面对自己疼爱的儿子做出如此伤风败俗,有损家门的事情,积压在她心头的羞愧与尴尬,实在太多。一时间,也便无从说起。
停了一会儿,她缓缓地说:谢谢老师,对孩子这么宽大的处理,真的很感谢——钱,我带来了,您看……
说着,她从挎包里点出钱,放在我的桌子上。
有两件事,我想知道。我说。
你对他拿走(我故意避开了偷盗,捡了一个中性词)的那些东西放在哪了,知道么?
我查过。他说从墙上扔出去了,我不信。领他回来找,也没找到……
这是需要一并探究的事,我说,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他将这些东西给了别人呢?如果存在我的猜测,那么给了谁,又放在何处?
……
第二个问题,这里毕竟是他当年读过书的地方,再回母校,应该怀着感激和亲切,即便感情没有好到这种程度,也万万不会变到要以作琐(胶东方言,有作贱他人之意)别人为乐吧?
我也问过他了,他说不出所以然,只是说没想到会如此严重。
我看了看她已经潮湿了的眼睛,找了零钱给她,接着说:
是啊,如果知道是这样或是比这样更严重的结果,他无论如何也不会这么作——但这恰恰是孩子成长的危险点——怎么能将这样的事情当成儿戏。
很多人违法,其实也并不是源于他的本意:不少人是在不知道后果的情况下,违反了法纪,损害了他人利益。
——这正是作为家长应该沉思的。(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