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岂是儿戏Ⅴ【随笔】

(2015-04-08 05:20:00)
标签:

偷窃

归属感

落实

小心翼翼

内在语言

分类: 心语独白_散文随笔

岂是儿戏Ⅴ

/韦步峰

 岂是儿戏Ⅴ【随笔】

对我说的话,她唯唯连声。

出门的时候,她没想到我会送她到走廊里,满是愧欠的脸上,毕竟带了谢意。

仔细想想我说的那些,我说,假如对孩子教育的环节出了问题——应该反思的,恰恰是我们自己。

——如果我猜不错的话,你挺娇惯他的。

她没接我的话,只是一味致谢,小心翼翼地寻了中间的楼梯下楼去了。

 

回到办公室,我很快处理完善后。

又静坐在座位上,转头看着窗外辽阔的世界。

新近下过一场很大的雨,尽管天还没有最终放晴,但已经有更多的绿意涌现。我看了一个冬天的原野,也真正蒙上了生机。

最好是知错能改。

——我想到。

如果他将偷来的物品给了别人,那这个别人又是谁呢?

——学校里毕竟有他的同学和朋友。

倘若真如我所料,那这件事也很可能派发后遗症。

——处理到现在,似乎并不彻底。

我收了视线,眉头有些紧锁了。

 

他是因与女生谈恋爱,被老师告诫而不服,盛怒之下,随家长离校的。

他的转入职业学校的继续学习,似乎并没有给他带来成长的正确需求,头脑里的反叛和顽劣意识似乎愈发强烈。

如何斧正这些,也真不能全托付学校。

通过与他妈妈的接触,我深感他的家庭该是要理要面的人家,决计不会纵容、鼓噪孩子出来为所欲为;但还是朝着不良的方向转移了……

我们的不报案,的确有防扩散的意图,然而更多的,还是为了他的成长。

一棍子将他打死,对我们来说,并没有什么直接损伤,但对他则会形成永久的痛,想彻底洗脱都很难。

然而他的家长果真能从该事件中快速悟到教育他的方法吗?

——够呛。

尽管已经超出了我的工作范围,但他毕竟还是个孩子,他需要成长的动力,更需要在成长的道路上,有人帮他指点迷津。

 

偷窃行为与心理满足感有很大的关联。

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建立和同一性的建立,是以其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为前提的。这些需求包括安全感、归属感、获得爱、受尊重及自我实现等方面。

通过我的观察,该偷窃学生应属于归属方面的需求。

或许,在他因违纪离开他正学习的学校,内心深处自然而然地充斥着一种“归队”意识。

但当他进入以前的学校,整个院落寂静无人,每一间宿舍就成了“回应”他这种归属意识的载体,别人放在宿舍里的物品,便成了影响他回归的障碍。

——他在这里住过,但如今‘屋’是人非,这里没有丝毫属于自己的痕迹。

既然没有自己的,那就扫除障碍——眼不见心不烦,至少让别人能因丢失财物而难过……

想到这里,我的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了。

——他绝对是一时冲动。只要对其行为的后果和危害性有深刻的认识和反省,就基本不会再犯。

 

克服的办法,可采用有人早已提出的自我指导治疗法:

透过认知重建,改变其自我内在心理语言,以新的观点看自己的问题,观察造成自己偷窃行为的内在语言到底是什么;

然后学习重新建立一个新的、适当的、符合社会规范的内在语言;

再学习更有效的应对技巧,并在现实生活情境里加以练习……

可惜,这方法,他不一定能知道,即便真的懂得其中的道理,也未必有人能够帮他去落实,去巩固……

太阳什么时候能出来啊,感觉有些冷。

——同事的话传进我的耳鼓。

我定了定神,很自然地清了清嗓子,敲开了桌面上的我的电脑。

 

(本系列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