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访仙境⑺【游记】

标签:
快艇葡萄酒抗倭戚继光炮台 |
分类: 跋山涉水_游记合集 |
踏访仙境⑺
我先一愣,随即便明白了:这是招揽游客乘坐快艇。我并无乘坐快艇的意图——倘若是“刀鱼战棹”,一定会仔细考虑。不知为何,那些排列整齐的快艇顷刻间显得刺目起来,与水道,与掩映在绿树间的房屋,很有些格格不入了。我很快将视线移向不远处广场上,那里散布着几个啤酒桶。下意识地,我朝北面的屋子走去。
宽敞的屋子里的货架上,摆着各式各样的葡萄酒,在设计巧妙的灯光的映照下,玲琅满目而又美轮美奂了。我对着其中一个磨砂小瓶葡萄酒发生了兴趣,正欲看仔细,价码牌上赫然印着的“268”令我霍地止步。“跟你说了,你不听,都很贵啊。”跟进来的老姜在我身后叨叨着,“不过好像有可以免费品尝的。”很想免费尝一尝,哪怕只有一口;但下午还有将近3小时的行程——只能打消这危险的念头。然而,我分明地知道,我的更充分地不想去喝的理由,是葡萄酒的醇美似乎与备倭城历史并无太大关联。作为“后来者”与“舶来品”,堂而皇之地坐落于中心地带,是脱颖而出还是品味高雅,是哗众取宠还是道貌岸然。我坐在酒桶造型的座椅上,以那一长排卓越而豪华的葡萄酒为背景,拍照留念之后,又回到刚出备倭城“都司府”院落时横着的那个路口。“他们都去哪了?”我问。在有人回答了“不知道”之后,我决定向北,朝那个通往看上去并不太高的小山的一边小房一边山坡的“胡同”溜达。
沿途也还是专营纪念品的摊位,各色物品在路的西侧拼命拉长阵势。摊主们神情专注地看着往来的游客,似乎要从他们的眼神里看到更多的希望。然而,我只是看看,那么多璀璨的商品,毕竟没有让我太过青睐的。上了那台阶,前面是一个挂着竖起来蓝底金字的“平浪宫”匾额的建筑。不知为何,喜欢欣赏书法的我,竟对那字有看上去很单薄的失落。透过敞开的大门,也便隐约看到里面院子,树立着一尊应该是汉白玉的雕像。过洞两边也还是兜售商品的摊位,只不过这里的摊主神色更安闲,全然没有见到过的热情。出了过洞,那雕像就真的矗立在眼前了,高大威猛,挂着宝剑,果然是戚继光。几个游客正抢了有利地形在忙着拍照,但他们选择的位置实在太靠近,拍摄出来的照片不是只有光哥的脚,就是将自己拍得太小。也这才看清,戚继光通体不是白色,而是被涂抹过绿,但那层可以伪装成文物的颜色,被风雨浸润冲刷之后,有些斑驳了。头戴盔身披甲,神色凝重地朝向东南方。看了几眼,我心里说:“嘿!光哥,看错地方了吧!”但转念一想,这似乎也应该算是正确的选择,他的大部人生时光和永垂青史的抗倭业绩,也还真的就在东南方。
雕像的身后,是又一座宫殿,好像挂着“太平宫”的匾额,但我没去看——在我看来,凡是带有“宫”字样的,不是御用就是道教,与我不相宜——倒是东北面的炮台引起了我的关注。
我完全相信眼前这几尊炮是真品,即便真是仿造——这么多年,这一次终于真正看到了古时炮的基座。此前看到的大炮的基座,不是水泥就是石质,虚假得令人难受至极,仿佛前来游览的人都是很容易欺骗的傻子。通体暗褐色的大炮卧在铸铁基座上,基座的底部,有一圈更加沉重的圆盘一样的铸铁,为了保证大炮发炮时的稳定。炮口朝着远处宽阔的海面,威严而踏实。在冷兵器时代,大炮在兵器王国里有绝对的权威,任你人数再多,铁甲再厚,统统挨不过大炮的怒吼。
我趴在炮台的垛口。眼前的海面平展如镜,一道道横起来的海浪,款款地,还在朝岸边涌动。海面的东面,是一片不知名的建筑,只一处五六层楼高的有些庞大的塔,兀自矗立在已经有些朦胧了的海岸上;而炮台的西面,就是远望过好多次的蓬莱阁了。(未完待续)
精彩点评辑录:
洒脱--竹林:旅游景区的商品都很贵的,没必要在那里买,全国各地各大超市都有,我出去就很少买东西的。名胜古迹随着日积月累的风吹日晒,也逐渐风化的面目全非,后人为了商业性质的修缮,也只是为了美观而已,失真也是司空见惯的事了,像老师这样有文化修养的人会很注重这些文化底蕴的东西,一般人也只是为旅游而旅游了。旅游景区的商品都很贵的,没必要在那里买,全国各地各大超市都有,我出去就很少买东西的。名胜古迹随着日积月累的风吹日晒,也逐渐风化的面目全非,后人为了商业性质的修缮,也只是为了美观而已,失真也是司空见惯的事了,像老师这样有文化修养的人会很注重这些文化底蕴的东西,一般人也只是为旅游而旅游了。你把那么帅的靓照放上去会不会让你光哥哥感觉和他抢镜头呀,哈哈。
韦步峰回复洒脱--竹林:绝对不会,光哥自有叱咤风云的豪迈和器宇轩昂的气度,而我,只是一介草民。
飘摇:作为同行者之一,也欣赏了你看过的几乎所有的景象,但思考没有你那么深刻和尖锐。你的内容,你的文笔,你的悠远的、牵扯不断的念头,总是让我佩服!
我想,这种建筑,只是一种历史的依托:依托曾经的物象,唤起今人的思考。对于这样的景象,不能像我们的同事说的那样:都不是文物,有点遗憾。对于一个不封闭的、完全开放的、无需花一文钱就可以看到的“历史”,文物怎么可能放在这儿!!!但是,对于某些有教育意义的、睹物引发思绪的设计或者建造来说,这
作为同行者之一,也欣赏了你看过的几乎所有的景象,但思考没有你那么深刻和尖锐。你的内容,你的文笔,你的悠远的、牵扯不断的念头,总是让我佩服!
我想,这种建筑,只是一种历史的依托:依托曾经的物象,唤起今人的思考。对于这样的景象,不能像我们的同事说的那样:都不是文物,有点遗憾。对于一个不封闭的、完全开放的、无需花一文钱就可以看到的“历史”,文物怎么可能放在这儿!!!但是,对于某些有教育意义的、睹物引发思绪的设计或者建造来说,这就足够了!我们看的是历史,想的是人物,启迪的是思想,感慨的是那些过往的、已然越来越远的、被越来越多人淡忘的记忆,以及由那些故事、那些人物、那些枪炮、那些城墙、那些物件串联起来的岁月,和岁月沉淀下来的、有借鉴意义的瑰宝,而不是文物或者建筑本身。譬如你的文字,譬如你的思考,譬如我的感慨…………
喜欢了!顶!
姓王的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