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院又着冬暖阳【随笔】


标签:
年轻人课堂授课事业艰难成功 |
分类: 心语独白_散文随笔 |
深院又着冬暖阳
文/韦步峰
窗外,是明晃晃一个午后的晴亮。除了远处那面猩红的国旗,在呼啦啦悠闲地飘向东南,所有的树木和房屋都裹进阳光里,懒洋洋地安闲着,有些一动不动了。窗子里面的人,或伸伸腰,打上一两个哈欠,或凝神远眺,揣想着自己最安逸的心事……嘴上不曾说出,心里也一定是怀了感激。与前几天寒潮来袭的那些日子相比,这是上天最难得的施舍,悠悠地,有些迷人的惬意。
电脑桌面上,还留着那个对话框。一家教育网站的营销员,我离开后发过来的一长串信息,红红的,展开在面前。我接连看过两遍,有些后悔了。中午时对人家的那自诩直接的语气,该不会伤着她了吧?现在,做点事确实不容易,她们为了自己的工作,总是不厌其烦地絮絮不止,在别人一次次怨恨声里,失望地一次次放下电话,又怀着忽然而至的希望,再一次次拨通千万里之外的下一个号码……唉!现在,做点事真的不容易。
我手顶着下巴,想了一阵,回过去一段信息:“祝你工作愉快。关于你说的那件事,我心里有数——也一直在等机会。我很喜欢你们的产品……另外,我对先前的不耐烦表示歉意,毕竟你是新人。”我的直言不讳和咄咄逼人的秉性,毕竟还是没有改,但这些年,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倒多出些对被我“逼”的人的理解来,总能很快站在他们的角度,换一种心情、思维,耐心审视自己的嚣张,回味自己或有的生硬。这大概是自己衰老的标志,亦或是一种成熟。无论是成熟还是衰老,我不在意,倒是记挂了这些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们的感受了——他们不缺的,是热情;但需要的,应该是帮助。
为期两周的漫长听课活动,也终于在昨天落下帷幕。还好,小孙的压轴很不错,给了我一个不大不小的惊喜。记得我初来此地之时,她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无论是授课水平还是教学成绩,都有些淡得要被忽视了。但经历四五年的历练,她的竟然脱颖而出,是一次意外,但似乎也是一种必然。听课时,我便很吃了一惊,直至整堂课结束,随着我收起手机,合上听课记录,我的一直高悬着的心也终于彻底放下了。接下来的评课,也如我所料,众人纷纷道出好评,于小孙的眉飞色舞间,我真正看到了她由衷的快慰。
我依然很沉静,沉静得有些漠然。一堂课结束了,还有更多的课堂在等着她,该用怎样的神情去面对,该用如何的视角去看待,又该用怎样的实力去证实……想对她说几句清冷的话,但又担心妨碍了她欢快的心情,思量一番,还是容日后再谈吧。我想起自己当年,从“达标课”的晚班车,追上了“优质课”的步伐,最后竟率先拿到“创新课”的历程。这一路走过的艰辛与辉煌,值得用一生来铭记,这当中凝聚了自己太多辛劳和汗水,怎一个欢欣鼓舞便可了得!所有的艰难,都在成绩取得的那一刻,烟消云散了。
应该高兴!而且也的确值得高兴。对一名事业上有上进心的年轻人,我所能做的,也只有看护和帮助,尽我所能地予以批评和指正。我并不想做“伯乐”,我也没有独到的“慧眼”,仅有的,也还是对年轻人的记挂。自己有过艰苦的拼搏,才能在年轻人的拼搏里,真切地感受到奋斗的厚实与前进的魅力,才能更早一点看到他们前方不远处的成功的曙光。面对曙光,人人都能奋进,可这曙光有时并不醒目,并不为更多的人所预感——他们需要我,尽管有时候也会惧怕了我的直言不讳,尽管有时候也能从我咄咄逼人的眼神里,感受到畏惧与胆怯,但我语气和眼神背后藏着的期望,总有一天,他们也能够真正领悟到吧。
窗外的世界,依然很安静。那些光秃秃的枝桠,直直地,指向高空。它们没有在冬季来临的时候枯萎,也没有因为寒风的肆意撕扯而胆怯,依然直直地,袒露着生的本性。
雾霾重锁野茫茫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ec3fab0102etkp.html
坐待窗前光阴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ec3fab0102etmv.html
远山近海是沧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ec3fab0102eto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