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会用网【随笔】
					
											标签:
																				
                            学生上网引导监督正面影响社会保障教育 | 
					分类: 心语独白_散文随笔 | 
让学生学会用网
文/韦步峰
让有QQ号的学生加入我建立的QQ群,是新学年伊始,我布置的一项工作。这在我多年的级部学生管理中,尚属首次。此前也曾有过类似的动作,但大都“专业性”很强,多围绕学生干部、安全导护等实用目的设立,因后续作用不大,先后取缔。
 
决定之初,先给自己提出了几个可能遇到的问题:学生会不会因此有恃无恐地上网,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会不会因此激化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会不会在社会上引起反对声音;会不会影响到学校其他部门……
 
这些问题很容易作答,只要有足够的耐心,任何偏激的言语终究还是站不住脚。电脑普及已很多年,此间通过电脑、手机上网的学生越来越多。从学生日常闲谈到深入调查,当前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并不都是用来辅助学习,他们之中的不少人,玩游戏,看影视的很多;个别条件不充足的学生,逮着上网的机会,也多忙于闲聊而无所事事。鉴于这种情况,很有必要采取引导的态度,有效的管理形式,逐渐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教育他们科学上网,合理用网,将网络变成辅助学习的资源平台,避免对其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不久,加群的学生越来越多,群内的聊天信息引起了我的警觉。不少平日里还算“老实”、“本分”的学生,上了QQ便不安分起来,有在群里侃大山的,有胡乱发布信息的,有发游戏邀请、谈论游戏体验的,甚至还有信口雌黄,大放厥词骂人的。我并没有立刻予以制止,他们之中的很多人,并不是第一次加群,其言语之老道,俨然一个老牌的网民,大有目空一切,唯我独尊的气势。静静地看着,对他们进行合理引导、规范的想法越来越迫切了。我逮着机会,找了两个骂人挺凶的学生谈话。
 
见到我的开门见山,他们狡黠的脸上掠过一丝惊慌之后,便是我太熟悉了的“死猪不怕开水烫”的表情。他们给了我两个理由,一个是自己的号码被盗,一个是自己的号码别人上的,将自己骂人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我并没有着急揭破,而是问了他们几个问题:“上网多久了,是否有人知道号码被盗、别人上号,家长对此什么态度?”面对我的“东拉西扯”,他们依然保持警惕。我告诉他们:“我2000年开始上网,做过网络论坛、语音聊天室,写着博客,也玩过腾讯、联众游戏,目前使用的QQ号中,时间最长的九年了……”他们当然要惊愕,论资历,论经验,都明显不是我的敌手。经过我的努力,他们最终放弃抵赖,承认了自己QQ上骂人的事实。
 
对他们的群内爆粗口,我并没有太多追究,而是给他们提出了三条用网建议:
 
1、越是新奇的事物,越应该采取谨慎的态度。不能遇到什么就看,听到什么就学, 甄别很重要;不要有跟风意识,以为有人做就不怕错,要多想想后果。
 
2、合理安排上网时间,不影响学习和身体健康,选择上网内容,树立保护意识,严防恶意程序(病毒)破坏,谨防坏人教唆。
 
3、不玩游戏,开通博客、空间,记录生活;将上网作为辅助学习的一种“工具”,而不要被上网所累。
 
他们还是半开化状态,面对新奇而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常常产生迷失,需要老师、家长们的常督促、严要求。但有不少的学生家长,本身就是网盲。他们全然不知让孩子学习(学校信息技术课程需要会考)的电脑,已经沦为游戏机;他们更不知道,通过电脑,自己的孩子正在跟陌生人成为哥们儿……这是社会现实,作为以育人为宗旨的学校,当然有责任介入。我想到了学生家长会,想到了级部学生会;我还想到了善意的建议过后,更需要强有力的落实、监督制度。
 
面对学生上网,不少老师和家长深恶痛疾,他们大多采取武断阻止的方法,缺少正面的引导和合理的监督策略。面对快速发展的网络现状,作为教师更应改变思想,学习掌握更多的网络知识,提高应对能力,从根本上想办法,定措施,正面引导、合理监督学生的上网行为,将网络作为教育学生的一个开放性平台。任何拒绝网络、强硬要求学生不接触网络的意识,已经过时了。另外,仅靠学校、家庭的力量也还是不够的,还应该建立强大的社会监督机制,加大处罚力度,严格管理可能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吧等场所。在这个环节上,各地政府责无旁贷。不是有很多人很懂教育吗,那就少说几句空话,少对教育指手画脚,多为孩子们做点实事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