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悼念岳母怀念亏欠韦步峰 |
分类: 心语独白_散文随笔 |
悼念我的岳母
文/韦步峰
十九年前,我认识了她——我的岳母。那是一个星期日。隔着村前那条林荫路和种了果树的开阔的农田,我望见了我的岳母。她有发福的体态和优雅的举止,倚着院门框向我藏身的河堤上的矮墙望过来。但她并没有看见我的模样——我桃之夭夭了。
后来与她提及此事,她并没有深问我逃走的理由——或许,凭借她敏锐的观察力,早已经洞悉了我当时的惧怕心理。她的言谈举止,很有一种不容亵渎的威严,平白而朴素。没有咄咄逼人的强硬,但却有令人不可抗拒的威严。她的公正与客观,她的周到与忍耐,是最具说服力的。
从年轻时嫁到纪家,便开始了她艰难而负重的一生。婚后,艰难日子里的纪家,留给她的是年迈的公公,正值幼年的小叔子、小姑子。凭借她勤劳的双手,供小叔子、小姑子上完了学,结婚成了家。但分家时,她没有得到纪家的一粒粮食、一片瓦,带着自己的儿女挤在租来的屋子里,继续着她辛劳的生活。她一生共养育了八个儿女,盖了四幢房屋,为四个儿子娶了媳妇,送四个女儿出了嫁。
她的第一幢房屋,是用她的肩膀挑出来的,是用她的双手搬起来的。她与自己的丈夫一起车推,肩挑,手搬来了建房所需的所有石料、木料和泥土,又给瓦匠的丈夫当小工,和泥、搬石头。她熟悉这房屋上的每一块石头,每一粒泥土。这房屋,她一住就是五十多年,直到离世。她在自己亲手造出来的房子里老去,在自己亲手建起来的屋子里撒手人寰。
2012年12月24日22点30分(农历壬辰年亥时),她呼出了最后一口气。任我急匆匆冲破黑夜和冰雪,终于未能再看到她深邃的目光。留给我的,是她最后的整齐和安静。这整齐来自多日来悉心照料她的二女儿、三女儿和三儿子;这安静,是最后的慈祥与坦然。这慈祥,熟悉而悲怆;这坦然,顷刻间让人肝肠寸断。
她的离世,令人惋惜,令人心痛。作为她的子女的一份子,我深怀歉意。在她患病期间,我的对她的照料总有欠缺,本可以给她更多一些的照顾,但还是以这样那样的借口亏欠了她。经我手,她先后动过两次手术,一次是割掉脂肪瘤,一次是为淋巴癌。她的与疾病、伤痛做争斗的毅力令我肃然起敬。她具有许许多多劳动妇女身上普遍存在的顽强,具有全天下所有母亲为子女所给予的最真、最朴素关怀。
她第二次手术后,创面还流着血水的时候,竟毅然将自己省吃俭用积攥出来的所有积蓄,交给了患病的儿媳妇手中,她希望她的子女健康快乐——她希望我们有更好的生活。在对自己较真儿的一生里,她从不亏欠他人,她懂得“两好噶一好”的哲理,她教会我们为人处世的生活哲学,尽管她没有文化。她用她质朴的言语和丰富的人生经历为我们树立了一座伟岸的丰碑。她明白宽容的魅力,她实践着为人父母的博大胸怀。
她是千百万普普通通劳动妇女的一份子,她是我们这群她的后人的光辉榜样,她平凡而倔强的一生却能给我们最丰厚的影响,这影响注定是我们一生的财富。
她走了,带着病危的伤痛走了。弥留之际,她仍惦念自己丈夫的病情和今后的生活,她鼓励丈夫好好活下去,劝诫丈夫对女子要关爱与宽容。她走了,带着八十年的安详和平静走了。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了她的牵挂,但她却带着我们的牵挂和歉意走了。
让我们记住她的容颜,记住她的刚强与毅力;让我们记住她的宽容,记住她周到、细致深得邻人好评的处事态度——她走了,但留给我们的,丰厚而深远。
愿我的岳母在地下安息。
感谢小英子告知:此篇博文已由聚散依依圈推荐成功,2012年12月28日此文刊发在草根名博首页“衣食住行”栏目。
********************************
精彩点评辑录:
水云间2012-12-26 15:32:46
八十岁的老人家在平安夜里,悄悄地离开了人世,我为老人家默哀,祝您的岳母在去天堂的路上走好!
冰花花2012-12-26 16:06:32
老人归老屋了。祝福老人家天堂安息!
望老奶奶去了天堂做大官儿。
其次,仅代表天下女儿们对朋友表示万分感谢,朋友以写博文的形式来以慰岳母大人在天之灵,不仅是对老人的怀念和祭奠,更是对对老人的女儿的尊重。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老人的离去是子女们无法掌控的事,事已至此,老师,请节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