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送寒衣”的由来【笔记】

(2012-11-14 18:49:55)
标签:

送寒衣

十月一

扫墓

上坟

民俗

分类: 心语独白_散文随笔

“送寒衣”的由来

/韦步峰

“送寒衣”的由来【笔记】 

农历十月初一,称之为“十月朝”,又叫“祭祖节”。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这一天也是冬天的第一天,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要把冥衣焚化给祖先,“送寒衣”由此得名。由于年代和地域的差别,同一节日在不同时代和地区也有不同的含义和过法,但农历十月初一送寒衣的民俗则大同小异。

 

十月初一是中国民间的四大“鬼节”之一。这四大“鬼节”包括“三月三”、“清明节”、“中元节”和“十月一(十月初一的简称,有地方也做‘十来一’)”。将“三月三”定为“鬼节”多为江淮、江南一带的民俗,这多半与相传的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有关。但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较为普遍的“鬼节”是除了“三月三”以外的那三个节日。“中元节”来自道教(“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民间则多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通常只在家中供奉祖先而与“墓祭”无关。“鬼节”之中必须“上坟”的也便只有“清明节”和“十月一”了。

 

据说,清明上坟是“收鬼”,就是把作古之人在阴间的魂魄请回家,因此要早点“请”;而“十月一”是“放鬼”,就是把清明请回家的亲人的魂魄“送”回阴间里去,所以要殷殷挽留,“迟一点”为好。这便是“早清明晚十一”的由来。这里的“早”“晚”,指的是扫墓祭奠的时间。无论是“清明”还是“十月一”上坟,都要为坟墓添新土、压纸钱——这纸钱大概是由“冥衣”演变而来的。所以,我认为“清明”是在送单衣,“十月一”则是在送寒衣。至于魂魄是不是传说的“请回去”、“送出去”则大不以为然。

 

关于“十月一”“送寒衣”还有一个民间传说。孟姜女与丈夫万喜良新婚燕尔,万喜良却被抓去修筑万里长城。孟姜女思夫心切,便千里迢迢丈夫送衣御寒。谁知万喜良累死在工地,还被埋在城墙底下。孟姜女悲痛欲绝,指天哀号,竟哭倒了长城,找到了丈夫的尸体。在十月初一这天用带来的棉衣重新妆殓后安葬。这当然只是传说,与真实的历史自然有相悖之处,但传说中寄托老百姓眷恋亡故亲人的情愫也绝非此一折。

 

十月初一是阴历冬季的第一天,是“秋”与“冬”的“分水岭”。人们从这一天开始,真正踏入“冬”的门槛。家庭主妇在这一天的清早要翻出一家人的棉衣,让家人穿上御寒,即便是这一天的天气依然和暖,一家老小也还是要“做做样子”穿一回,算是讨个吉利。于是人们便想到了亡故的亲人,他们在阴间何尝不也进入冬天了呢,于是便由生者的御寒加衣,想到了死者的防冷需求——这才是“送寒衣”的真正由来。

 “送寒衣”的由来【笔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