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虽生长在北国,年年都会看到飞舞的雪花,可是这里熙来攘往的人群,纷至沓来的脚步,污染严重的雾霾很难让这份洁白保留下洁净,是电影这样的艺术作品,让我总觉得最美的雪景在日本的北海道。那里有着《一碗阳春面》故事,有着《情书》的哀婉,还有一个叫“幌舞”的童话般的小镇和守卫在那里的铁道员。
深深的积雪里,雪藏着一个个温馨感人的故事.纯明简单如同这洁白的雪花······
1999年,日本导演降旗康男携日本国宝级男演员高仓健、日本女星大竹忍、广末凉子拍摄了这部《铁道员》,感动了全日本,电影在日本连续上映了6个月。票房不但成为年度三甲之一,更在2000年夺得日本电影学院奖9项大奖,其中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这样的重量级奖项。这部电影根据日本作家浅田次郎的短篇小说原著改编,1997年浅田次郎包含《铁道员》在内的7部短片小说结集出版,畅销140万册,这篇短片小说为其赢得了日本直木文学奖。随着《铁道员》电影引起国际的关注,浅田次郎的文学作品也走入国际视野。
这是一部值得收藏和反复品味的电影,精致的画面,每一帧都那么唯美,第一次崭露头角的广末凉子留下了银幕上永恒甜美的微笑,沧桑的高仓健带给我们对人生沧桑的感悟。列车来来往往,铁道员永远驻守在那里,一生坚守,风雪不误,哨声一响,一句“信号正常”的口令已经打动我们心田最柔软的部分。
白雪皑皑的山间,长笛鸣叫,吞云吐雾驶出了蒸汽机车,仿佛带出了深藏在雪山之中的故事来到这个叫幌舞的小站,风雪交加的铁轨边,站着身着黑色制服的铁道员,黑白相间的世界里,他手上的红色信号旗是那样鲜艳。他就是故事的主人公佐藤乙松,汽笛的轰鸣声中,我们听到一首女性吟唱的日本老歌,口琴相伴,还有男人的口哨相和,记忆的闸门就这样被推开,如烟往事涌上心间······
电影中,所有的回忆都用了黑白色调,而这个大雪覆盖的世界,黑白本就是主色调,但是导演降旗康男无论在回忆和现实之中,都刻意强化了红色。红色是佐藤手中的信号旗、是女孩儿的围巾、广末凉子的马甲、火车的车厢、妻子的外套、圣诞树上的人偶、铁路工作者头盔上的标记、男孩儿手中的悠悠球·····黑白世界里面的红色,代表火一样的温暖,是佐藤悲伤中的慰藉、也是他内心世界中唯一的色彩。在这清冷的世界中因为这一抹红色降解了人物内心的孤独。像这样经典的红色应用,可以媲美的是斯皮尔伯格在《辛德勒的名单》里面设计的那个穿红衣服的犹太小女孩儿。
这是一位孤独又悲伤的铁道员,他常年敬业的驻守在这个小站,笔挺的制服和符合他坚毅又古板的性格,他是如此的敬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认真做着琐碎又重复的工作。他老来得女,可是女儿还没长大就夭亡了,留给他人生第一道伤痛,但是即使如此,他依旧坚毅,捍卫自己的职业道德,不因私废公,坚持工作,甚至没能见爱女最后一眼。善良的妻子深爱着他,对他古板的工作和敬业的工作从不埋怨,然而不幸的是,妻子最终也久病不愈,离她而去。忙于工作的佐藤,没能最后陪伴妻子的治疗,面对指责,一方面强忍泪水,一方面在说:“我是铁道员。”在这份执着背后,让我深深地感佩日本人那种敬业精神。
在佐藤乙松的房间内,珍存着各种和铁路有关的物件,仿佛一个小型的铁路博物馆。他如此痴爱着这份事业,尽管晚年孤独,却依旧不改初衷,他带有强烈的使命感投身工作,觉得铁路会带着国家走出战后的衰败,重新振兴。在铁道员身后,我们也依稀能感觉到日本时代的变迁,从蒸汽机车到子弹头,幌舞小站的兴废,抗议罢工、左翼运动都点缀在主人公的回忆之中。时间在变,时代也在变,蒸汽机车即将淘汰,铁道员坚守一生的幌舞小站即将关闭,他感到惋惜,毕竟是自己一生坚守的地方,但是依旧欣慰,更年轻的铁道员也在成长。电影中也表现出了佐藤与同事,与后辈铁道员之间那份浓浓的情谊。他们兢兢业业的工作,拥有这份行业的骄傲。多年一起工作的老友积极为要退休的佐藤安排工作,但是在扫墓的时候却发现,他早就把自己的名字刻在的爱妻与爱女墓碑的旁边,他是准备一直死在这里,而片中借助同事好友儿子的电话,向这位铁道员表达了敬意,感谢他多年来认真负责的坚持,使得自己能顺利上完学,从家到学校这段距离风雪不误。这些认同也是铁道员工作的意义,在影片中我们到处可以看到浓浓的人情味,一个彼此关爱、没有纷争、和谐相处的社会。


在佐藤的世界中,工作如同信仰,他认真负责从不出错,但是对于家人的亏欠,阴阳两决的遗憾都成了他一生难以释怀的悲伤。他在风雪之中用沉默的身影来独自承受这份悲伤。时间在流逝,他一直就这样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孤独的生活。电影中最为华彩的设计是,佐藤早夭的女儿雪子以鬼魂的形式,化成不同时期的样子来到他身边,让孤独的铁道员见到自己长大女儿的样子,给了他人生最后的慰藉。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里,疲劳的铁道员倒了下去,一个铁道员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此段电影再度响起的旋律仍是开篇那首老歌《田纳西华尔兹》。
其实这首歌戏里戏外还有另一个故事。高仓健几乎是本色演出了这个角色。银幕上的硬汉也有自己内心的侠骨柔情,常人所不能了解的伤痛。这首《田纳西的华尔兹》的演唱者,就是高仓健的前妻江利智惠美。t她曾是日本红极一时的女歌星,而这首歌就是她的成名作。江利智惠美身世非常坎坷,因为家庭清贫,还是小学生的江利智惠美就在美国兵营里面唱歌赚钱,稚嫩甜美的歌声打动了很多美国大兵。

江利智惠美
1956年,19岁的江利智惠美与高仓健相恋,1959年2月16日,高仓健生日这一天,22岁的江利智惠美与高仓健结婚。婚后两个人因为性格的孤傲,都有年轻气盛的一面,日子也并不是很和谐。据说婚后两个人度蜜月的时候,江丽把头靠近一点高仓健,不习惯当中做出亲昵姿态的高仓健都呵斥她说:“你干什么。”,在《铁道员》中也有一段妻子怀孕后高兴的想要拥抱佐藤,怕被别人看见的佐藤忙推开忸怩的妻子这样的镜头。现实中,江利智惠美也因为妊娠中毒,怀孕没多久就被迫流产,两个人没有留下孩子。1971年,双方离婚,而江利智惠美仍然深爱着高仓健。1982年2月13日,江利智惠美因酗酒在自己东京的公寓内去世,2月16日在高仓健的生日,也是两个人结婚纪念日的日子举行了江利智惠美的葬礼。高仓健此时才恍然大悟但是悔之已晚,他至今未娶。
知道这样的背景故事,反而更为理解这部电影的感人之处,故事里佐藤的点点滴滴,也有着高仓健自己的影子。那份坚强背后包裹的是悲伤、自责、遗憾与悔恨的复杂感情。真是“人生桑海朝朝变,莫遣佳期更后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