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烟花般灿烂消逝的,也许是最美的永恒,
留下的清冷,是永恒的永恒······
——题记
在1974年杰克·克莱顿版本之后,菲茨杰拉德,这位20世纪最重要的美国作家,“爵士乐时代的桂冠诗人”的名作《了不起的盖茨比》有了最新的电影版本。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同志与“蜘蛛侠”托比·马奎尔联袂出演了最新一版的“跌落的美国梦”
我们在一个经济危机的时代,借助这部电影重温上个世纪一枕黄粱的泛华。那是一战之后,大萧条之前的美利坚,爵士乐远不像今天这样小众,而是风靡整个大都会。纵情声色,纸醉金迷的时光里,痴情的少年肯愿千金博一爱。他以自己社会的规则实践着美国梦,跻身到社会的上层,他痴心当年的离开自己爱人戴西,如此大费周折,只为再续前缘。他所爱的黛西,像是一种美的理念,而这远不是一个理想高照的年代,浮华掩盖了背后的龌龊与残酷,黛西承载不起他美的理念,他用生命也挽不回葬礼上的一次送别。
我曾读过小说原著,如今又看的电影改编,小说开场时候那个灰土谷更像是这世界的隐喻,巨大眼镜的广告牌审视着这个商业社会的众生喧哗。盖茨比从底层努力,实现了物质的丰盈,他以为昔日失去爱人,只是因为自己的贫穷,而那等闲变却的故人心,早就宣告了真情的假意与虚伪。在看多了男性的在爱情上的薄情以后,《了不起的盖茨比》冷峻的审视了女性的内心,浮华满眼的世界,多少渴慕的爱情只是想要在实实在在的物质所带来的安全感,那安全感的背后也有深不可测的贪婪。在纯情的外衣下,人们都信誓旦旦,在欲望的洪流中,又堂而皇之的背叛。
美国梦碎,属于菲茨杰拉德的“迷惘一代”早就过去,就像一曲忧伤、哀婉的爵士乐曲,在一个价值信仰虚无的时代,既有太多的爱无能,也有许多无力的抗衡。被世界伤害到这个样子,了不起如盖茨比也缺少准备。

这个精彩故事的原作者菲茨杰拉德44岁就死去了,他生存艰难,拼命写作,酗酒无度,精神崩溃,在大萧条来临前,美国上流社会的精神荒原在他的作品中一览无遗。他所钦佩的同时代的美国作家海明威直言不讳的说:他是被女人毁掉的。他的妻子泽尔达·塞伊尔承受了菲茨杰拉德病逝后关于她自私、挥霍无度的指责。菲茨杰拉德是在服兵役期间认识的泽尔达,面对这位少尉的追求,泽尔达的条件很简单——有钱有名,无数的退稿信让菲茨杰拉德难以如愿,一直到他修改过的作品《天堂这边》大获成功,丰盈的物质也带回了他深爱的人。
自由与物质匮乏谁更能激发作家的灵感?只是他们婚后的生活成了不断的努力创作,不断的满足挥霍无度的欲望,这段爱情孰是孰非,男权、女权至今也争论不休。菲茨杰拉德的葬礼和盖茨比一样寒酸,他的妻子泽尔达目睹了自己丈夫死后的声名鹊起,也成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最终得了精神分裂症,死于精神病院的一场火灾。
小说中不知道有多少菲茨杰拉德自己生活的原型,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中对这部小说的大家赞赏,早已经为菲茨杰拉德进入中国读者的视野做了很好的铺垫,而借助这部最新改编的电影作品更多的人了解了昔日这位爵士乐时代的的桂冠诗人,。
爱情风一般的到来,又转而风一般的消逝了,属于古典时代的浪漫情怀,在商品大潮的洗礼下似乎荡然无存,对爱情痴心不改的渴望稀少而又珍贵,有多少失去的爱情可以重来?又有多少人有能力重来?用一句菲茨杰拉德自己的的墓志铭作为这篇文章的尾声:
“于是我们奋力前进,却如同逆水行舟,注定要不停地退回过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