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德昌(3)——初执导筒

(2013-09-01 10:16:03)
标签:

杨德昌

台湾电影

文化

分类: 天堂电影院

杨德昌(3)——初执导筒

 

 


  1981年,结束了美国十年的生活,34岁的杨德昌回到了台湾。这次回台湾开始他的电影事业是因为他在美国认识了一名同乡余为彦,在余指导的电影《1905年的冬天》一片中,杨德昌担任了编剧、制片助理、并饰演了一名角色,这是杨德昌第一次真正触电参与一部电影的制作。余为彦后来成了杨德昌很多电影的制片人。

 

杨德昌(3)——初执导筒


  《1905年的冬天》故事是杨德昌写的,作品中隐隐透露出杨德昌后来自己关注的兴趣点,特定的社会背景下的人物,强烈的社会关照意识。电影是以1905年的日俄战争为背景,主人公叫李维侬,他是一个从上海到日本求学的中国留学生,他不是什么爱国青年,只是热爱艺术,在那样一个山河破碎的时代他坚持着为艺术而艺术的追求,他有一位朋友叫赵年,由徐克饰演,是一位革命愤青。赵年拉他加入同盟会,他拒绝了,但是又捐钱给同盟会。他创作这个故事的原型是弘一大师李叔同。

  日本人和俄国人在中国的东北打起来,李维侬心有戚戚然,他的房东是一位日本女人,儿子在战争中死去,他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他身边到处都热血沸腾的爱国青年,民族主义高涨,他却爱上了一个日本女人,想要和她长相厮守。后来李维侬的家人破产,他却要充当阔佬搞话剧,当男主角。日本女友琴子出卖肉体帮助他,却惹得他自尊心大发,赵年来找他,让他一起回国,甚至日本女友也愿意为他做一个中国人,但是他又拒绝了,惹得日本女友也看不起他,离他而去。电影的结尾,赵年被清廷派来的特务刺杀,而李维侬孤独的在街头闲荡······
  这部电影能看出杨德昌的一些艺术特点,他的主角总是与时代既有一种疏离感,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电影中杨德昌对主角的态度很模糊,对小资的情调有所批判,对革命的理想有恐惧,对艺术志向充满疑虑,对自身身份有所拒绝,一种很纠结的情节状态。这部电影在香港拍摄,主演是后来香港著名导演徐克。电影的口碑很好,入围了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虽然当了编剧,但是当时的杨德昌还是属于实践阶段,并没有什么名气。在杨德昌电影事业的起步阶段,有一位贵人对他的帮助很大,她就是张艾嘉。张艾嘉当时在华语影视圈影响力很大,她已经拍了40多部作品,以自己当演员积累起来的名气和资金作为资本,培养新人,同时很逆时代风气的宣传现代女性主义,为此她计划拍摄一部宣传她女性理念的电视剧,在这个背景下,杨德昌在张艾嘉策划推动的电视连续剧《11个女人》中初次当了导演,在其执导的《浮萍》上下两集,故事讲述了一个年轻的、对社会抱有美好幻想的女孩,离开家乡前往大城市,却发现大城市的生活更加孤独,也隐藏着更多的陷阱。杨德昌拍摄电视剧的时候毫不妥协,坚持拍成一集时长两个半小时的电视剧,当时普通电视剧一集最多也是一个半小时,最后张艾嘉把这部《浮萍》分成了上下两集。

 

  杨德昌(3)——初执导筒

杨德昌(3)——初执导筒

杨德昌(3)——初执导筒


  (《浮萍》是杨德昌初执导筒的作品,柯素云与张艾嘉都在他的作品中出现。下图是杨德昌正在指导《浮萍》的拍摄)

  拍完《浮萍》之后,杨德昌回到香港。当时香港也活跃着一批新生代电影人,像徐克、冯德伦都是杨德昌的好朋友,当时有人建议杨德昌参与林岭东的《阴阳错》,但是因为艺术理念的不同,杨德昌后来不得不离开剧组,回到台湾,而这时他迎来了自己另一个重要契机。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