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要你们在一起 《魔术外传》·《最爱》·《在一起》

(2011-05-29 01:48:36)
标签:

杂谈

分类: 笔扫天下

我要你们在一起 《魔术外传》·《最爱》·《在一起》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李宏宇 发自北京 2011-05-25 18:23:40 来源:南方周末

20年前这里的卖血生意很红火,村长也当过组织大家进城卖血的“血头”。如今村长家大门对面,刷着防治艾滋的标语。2007年,杨薇薇由一个“特别要感谢的人”带着,走进了这个艾滋村。她是电影《最爱》的编剧之一。

寻访中她听到一个十足魔幻的细节:当年农民在地里干活,就有血头带人来采血,500毫升给五六十块;农民卖完血头晕站不起来,血头就把他两条腿拎高,让血往头上流,于是就不晕了,接着下地干活。

在电影里,濮存昕演的血头赵齐全在娘娘庙村开了采血站,他和他弟弟,郭富城演的赵得意,就是这样把抽血抽晕了的半盲艺人二骚的两条腿高高地拎起来。但是观众在电影院里看不到这段戏,因为影片“太长”,从150分钟变成最终的100分钟后,许多魔幻的场面都不在了,包括赵齐全变的魔术。电影的名字也从《魔术外传》变成现在的《最爱》。

从相中故事、创作剧本,到《最爱》上映,中间已是四年光阴。很多次,导演顾长卫想过能不能放弃,终于还是割舍不下。他对这个故事有着难以言说的感受,“必须让它以电影的方式存在”。

http://images.infzm.com/medias/2011/0526/44617.jpeg《魔术外传》·《最爱》·《在一起》" />

两位假艾滋患者在电影《最爱》里过着真日子 (片方提供/图)

“本片取材于1990年代初”

2007年,顾长卫遇到《最爱》的原始故事,喜欢,激动,但随即本能地想“能不能不拍,能不能别惹”。他知道这个故事会很棘手。事实恰如所料,2007年底,顾长卫和编剧言老施、杨薇薇完成了剧本,2008年初开始筹备。这年开春,选定了外景地,北京西郊门头沟区斋堂镇一个名叫灵水的小村子。正筹划着搭建电影里的学校,剧本立项搁浅,剧组解散了。

“电影立项,剧本得在电影局备案。原则上大部分看提纲,少数的受到重视的要看剧本,我这个当然是受到重视的。”顾长卫说。

剧本过不了关,顾长卫在这边和另两位编剧反复修改调整,那边电影局也请了卫生部的专家“把脉”。顾长卫介绍说:“通常电影的故事如果涉及某个专业领域,电影局会推荐给相关部委,比如涉及少数民族、宗教,就会送给民委、宗教局,涉及重大的公安题材,送到公安部。”《最爱》的剧情事关公共卫生和疾病控制,转到了卫生部。“上上下下相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都开了咨询会。他们觉得特别有意义。”

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简称“国艾办”)和卫生部宣传中心的介入,给电影立项带来转机。他们对影片内容的意见并不多,最主要一条建议是明确片中故事发生的时间。观众现在在电影院会看到电影开篇时的字幕:“本片取材于1990年代初”。

“他们很了解情况,在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国内外公众原则上还都不太知道艾滋病的概念。美国是1981年公布第一例艾滋病。国内基本是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公众才开始广泛了解。他们觉得时间概念的设定,会有助于大家去了解或者接受(这个故事)。”顾长卫说。

电影里娘娘庙村的村民也不知道“艾滋病”,他们把卖血感染的病叫作“热病”。得了的,知道自己日子不多了;没得的,知道要远远躲开得病的人。

公众“谈艾色变”在现实中给艾滋病防控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是国艾办、卫生部尤其关心的问题。“而且跟20年前不同,那时候有的村庄里出现了相对集中的感染状况,因为血液污染造成;现在的感染者更多分布在城市,并且向普通人群蔓延。”顾长卫与卫生部专家开了好几次咨询会,这也催生了《最爱》的姊妹篇:纪录片《在一起》。

http://images.infzm.com/medias/2011/0526/44615.jpeg《魔术外传》·《最爱》·《在一起》" />

与“艾滋病”相关的全家福,三位艾滋病感染者在纪录片《在一起》里拍的假结婚照; (片方提供/图)

寻找双面人

2009年7月,纪录片导演赵亮正式为《在一起》工作。他的任务是寻找艾滋病感染者,请他们参加电影《最爱》的拍摄,同吃同住,一起工作;如果真有才能,甚至可以当主演。

通过一位NGO人士介绍,赵亮进入网络上若干个聊天群。他面对的是一群“双面人”,“在现实里他们可能就是你的朋友、同学、同事,只是中午上厕所的时候,或者晚上下班的时候,他们要偷偷去吃药。”65万感染者的官方数据,赵亮觉得太保守,“这是一个隐形的群体。他们内心的痛苦没法在现实生活里纾解,只能在网上释放,这种双面生活给他们心理上精神上带来的负担,比物质上、身体上的困扰更难受。”

电脑前的交流很顺畅,赵亮和几百个感染者交流过,不少人对拍电影有兴趣,但一问到是否愿意出镜,大多数都退缩了。纪录片里出现了一个女孩,她喜欢明星,来到剧组,执行导演张进战确认她愿意参加拍摄,吩咐她换上衣服当群众演员。赵亮在纪录片摄像机后边提醒她,你的脸会出现在前景,将来电影是要全国上映的。女孩犹豫,改了主意。

赵亮在网络上接触的感染者几乎都是青壮年,如果让身边人知道了自己的状况,有工作的会丢工作,没工作的更难找到工作,隐匿首先是为了生存。名为“浮萍”的网友告诉赵亮,他在医院检出HIV阳性,自己还不知道结果,医院先通知了单位,单位叫来了家人,于是全都知道了。“研究生考上了也不让去,到现在通知书还扣在那儿。”“浮萍”在QQ上说。

《在一起》的片末,赵亮在南昌街头拍下一位感染者的“行为艺术”。这个打工仔受香港一位感染者启发,在街头挂出横幅,亮明身份寻找拥抱。影片里一个年轻的姑娘拥抱了他,一个老太太也拥抱了他。还拍到一对斯文的夫妻,“看上去像是大学老师,给他拥抱和鼓励,特别好。突然看到摄像机在远处,他们过来说,千万别把我播出去”。赵亮猜测他们肯定也是感染者,他剪去了他们的影像。

拍摄这部纪录片的过程里,赵亮的感受是普通百姓对感染者相当宽容,歧视反而更多地体现在医疗机构。“不是他们不懂常识,他们当然很专业,而是因为社会在道德层面对艾滋感染者的污名化。比如在中国的体制里,同性恋、性工作者都是不道德的,官方媒体上也不能说;各种传播途径里,性传播是现在最厉害的,性需求活跃的人群,包括许多年轻学生,都成为感染的高危人群,甚至有人恶意传播。”

天天与感染者接触,赵亮有一个最大的感受:“我觉得是一个好处——他们突然会计算今后的时间。其实很多感染者用药以后,寿命跟正常人是差不多的,但他们会认真计划余生。我们却不会这么做,觉得死亡没那么近,其实都一样。”

http://images.infzm.com/medias/2011/0526/44616.jpeg《魔术外传》·《最爱》·《在一起》" />

导演顾长卫左右是以前影片中设想的转世小“得意”和小“琴琴”扮演者。 (片方提供/图)

如果这张脸能换来理解……

2009年春天,顾长卫的剧组又开始了影片的筹备工作,而剧本真正通过立项,是2009年底的事。2010年早春,电影正式开机时,赵亮找到了6位艾滋病感染者参与《最爱》摄制组的工作。最终有三位在纪录片中以真面目示人:为剧组担任灯光替身的老夏,扮演赵齐全儿子小鑫的胡泽涛和胡泽涛所在“红丝带小学”的生活老师刘老师。

顾长卫请来卫生部的专家,在开机前专门给剧组二百多工作人员讲解艾滋病传播途径,尽可能打消大家心里不必要的疑虑和担心。讲解之后,剧组还是走了好几个人。

“缺少准确科学的知识才会谈艾色变。”顾长卫的妻子蒋雯丽在2002年就成为国内第一位女性“防治艾滋病宣传员”,因此他也早有知识储备。“艾滋病无法根治,但高血压、糖尿病也是终生服药;艾滋病容易传染传播,但也不比结核病、某些类型的肝炎更容易传播,所以根本没有那么可怕。但是我觉得,大部分人是不承认的。”

影片拍摄过程中,顾长卫还请来专家“坐堂”,在拍摄地为剧组人员当顾问,回答他们在拍摄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比如说手出血了,胡泽涛哭了,流眼泪了,或者他出汗了,会不会传染?夏天了,蚊子咬完他,又咬我,会不会传染?”

纪录片里的一幕事实上有点让人捏把汗——胡泽涛捏着手指头找刘老师,说是扎了根刺,一旁的服装师带着针,二话不说就过来帮他把刺挑了。“服装阿姨手也挺糙的,也许有破口,按理说可能不该这么做,其实(感染)几率也非常小,”赵亮说,“我也问她为什么,她说根本没考虑那些,随手的事。那是一个善意。”

剧组的共同生活像一个实验,把“艾滋病”、“感染者”这样的符号,变成有血有肉的现实中的人、生了病的人。

老夏最初不同意露脸。他有个孩子,正上高中,他怕上了电视,孩子的同学知道了瞧不起他。因为病毒产生耐药性,他提前离开剧组回家换药,告别的时候热泪盈眶。赵亮一直跟他保持着联系,询问换药的情况,找医生给他检查和指导。2010年10月,纪录片后期都快结束的时候,赵亮和老夏打电话,无意聊到“剧组里主要人物都遮脸,片子实在有点没法看了”,老夏说,如果用我这张脸,能换来大众对我们这些人的理解,我就不遮了。老夏因失业进入剧组工作,现在他仍然没有找到愿意接纳他的单位。

《最爱》公映之前,《在一起》在新浪网举行了网络首映,此后在网上长期免费放映。“坦率地说,我们几个人还有点担心。”顾长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们在摄制组是挺好,可电影拍完就散了,他们还是要回到自己的生活中。他们做这件事,是为了感染者这个群体,也是为所有人——感染者和非感染者,我们是没有选择的,我们都在一起。如果他们因此遇到了更多的麻烦,我觉得需要更多的人来帮助他们,也是帮助我们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