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与圆滑的处世之道
(2011-05-04 14:38:20)
标签:
中国《中庸》小戴礼记儒学儒家杂谈 |
分类: 天下书屋 |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旧说《中庸》是子思所作。其实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中国儒家的经典之一,随着义理之学的兴起,中庸学在宋代获得空前发展,北宋宋学发展时期的各学派都曾对《中庸》进行过研究或注释,特别是经由程朱理学派的推崇尊奉,《中庸》单独成篇,并列为“四书”之一,对封建社会中后期的元明清各代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中庸的中心思想是儒学中的中庸之道,它的主要内容并非现代人所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其主旨在于修养人性。其中包括学习的方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也包括儒家做人的规范如“五达道”(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和“三达德”(智、仁、勇)等。中庸所追求的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至诚或称至德。
《中庸》本质意义肯定不是那种圆滑的处世之道,但是在中国人的日常用语中这个词义很多时候被理解为一种两边讨好的的处世之道,这点是歪曲和误解的。但是问题是这种误解背后有着怎样的文化思维模式呢?这是我阅读《中庸》所要关注和思考的。
前一篇:最特别的爱——可爱的小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