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江湖上有一句流传很广的名言:“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
这个观点在任何一个年轻的群体抛出来的时候都可以引发一些争论,盖因为爱情与婚姻乃是永恒的话题,跨越不同的文化,恋爱的自由、婚姻的坟墓、爱情的忠贞、性欲的泛滥、性与道德的冲突、婚姻对节欲的要求,爱情对忠贞的要求,“流氓”行为的道德界定等等。
说真的,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辩论的题目,可以让人在辩论中探讨一下婚姻与爱情、性欲与道德等很多人人都会遇到和关心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西方著名作家、《纳尼亚传奇》的作者C.S.路易斯的《返璞归真纯粹的基督教》的阅读来谈一下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看看从基督教视角能给我们的人生哪些有意义的启示。
路易斯在书中坦陈,关于贞洁的美德是所有基督教美德中最不受欢迎的一个,因为基督教明确规定:“要么结婚,对你的伴侣绝对忠贞,要么彻底地节欲。”要做到这一点,对人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它与我们的本能如此的相反。当然,基督教的这个规定没有错,在任何一个时代,无论性解放到什么程度,忠贞的爱情永远是被歌颂的。从非此即彼的观点来看,基督教的规定没有错,那就是人的性本能出了问题。
路易斯将性欲和食欲做了一个对比,两者都是人生物性的本能需求,一个是为了生育的需要,一个是为了恢复身体机能。中国古代也有类似这样的比较,所谓“食色性也。”。人可以使劲吃东西,如果一个人能想吃就吃,那一定是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但是最终也是有个极限,任何时候都已性欲望满足为要求那也会大大超出其生理功能,到达荒谬的地步。
这里我想呼应一点,我记得大学时代曾经听过香港大学一位性学家的演讲,他提到一个让我觉得很有意思的观点,他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个对性压抑的历史,种族繁衍的问题是每个物种都担心的问题,焦虑在于能不能有后代和后代是否是自己的,这样的情况下,有两种做法,一个多配偶,一个固定性伴侣,而人类的文明进程最终选择了一夫一妻制作为规范,淘汰了多配偶制度。当然这是心理学的一家之言,一种解读。
路易斯在书中举了脱衣舞的例子来说明问题,看脱衣舞是性饥渴还是性堕落?路易斯这样写道:“在将脱衣舞归为性饥饿之前,我们也应该寻找证据,看看我们这个时代是不是比跳脱衣舞这类的事情闻所未闻的时代禁欲更加严格。······避孕用具已经使婚内的纵欲代价比以前大大降低,使婚外的纵欲更加安全;舆论对非法同居,甚至同性恋的反对,自非基督教时代以来也最为和缓。对跳脱衣舞的原因的猜测不限于性饥饿一种,人人都知道,像其他欲望一样,性欲也随着纵容增长。饥饿的人可能总惦记着食物,贪食者也是如此,吃得过饱的人像挨饿的人一样喜欢挑逗自己的食欲。”
很少有人吃非食物的东西,食欲变态的人很少见,性变态的人却不少,很难医治。路易斯批评了舆论关于性欲望与其他自然欲望同等的状况,认为只要抛弃了禁止谈性的愚蠢观念,性花园也可以变得很美丽。如果禁止谈性是性混乱的根源,那么敞开谈性也并没有禁止性混乱,这是一个伪问题。人类之所以禁止谈性就在于性已经变得很混乱了。
这里有一个非常关键的一点:如果说“人类以性这种特定的方式繁衍没有什么可羞耻的,性给人带来的快乐也没有什么可羞耻的。这个意思是对的,基督教的看法也是这样,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性本身,也不在于快乐,而在于人的堕落。如果人没有堕落,性给人带来的快乐非但不会比现在少,反而比现在更多。一种非常错误的观点认为,基督教将性、身体、快乐本身视为恶,实际上,在各大宗教中基督教几乎是唯一一个彻底肯定身体的宗教。基督教相信物质是善的,上帝自己就曾经以血肉之躯,道成肉身来到世间,甚至在天国也安排给人以某种形式的肉身,这个身体是我们的幸福、美和活力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基督教对婚姻神圣性的赞美超过了一切其他的宗教,世界上许多伟大的爱情诗篇都出自基督徒之首。基督教反对人为“性本身”是恶的。
因此回到我们的话题,性本身并无好坏,关键在于人的堕落,保持人性的不堕落,才不会有性的堕落。同样对于恋爱、婚姻与爱情也是如此。当人把性、食物等作为主要的旨趣加以追求的时候,人们就要以此为耻,祖先遗传的身体方面的扭曲;在一个崇尚不贞洁的社会宣传环境中长大;别有用心的想要从我们身上谋取暴力的人的对性本能的煽动,鬼迷心窍的人是没有任何抵抗能力的。这点神知道,因此需要我们有诚信和毅力来克服困难。
一个人在渴望得到医治之前首先要有得到医治的渴望,真心希望得到帮助的人最终才会得到帮助,讳疾忌医的结果肯定是病入膏肓的死亡。现代人的生活悲剧就在于,这份希望很难拥有,“人很容易在自己并不真心希望得到什么时误以为自己希望得到它。”
本文为阅读C.S.路易斯《返璞归真
纯粹的基督教》一书读书笔记整理,详情请参见该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