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蒋方舟称清华学生为体制既得利益者 校方回应

(2011-04-09 10:00:24)
标签:

蒋方舟

学术委员会

清华大学

北大清华

邓卫

杂谈

分类: 笔扫天下

校长不是学术委员会委员

清华大学校方表示,一向重视“教授治学”

“山东大学等高校校领导退出学术委员会”引发关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也有记者提及此事。对此,清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陈旭说,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院士并不是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成员。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是钱易院士,有一位副校长是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他本身是学术造诣很高的教授,同时肩负学校领导班子同学术委员会沟通、联系的作用。据了解,清华大学副校长康克军是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邓卫表示,学校一向重视“教授治学”,老清华就有这样的传统。现在清华如果要设立一个新学科、新院系,或者聘请一位著名教授,都是在学术委员会上进行讨论,不由校长行政意志决定。“这位副校长也会把学校的一些意见比较顺畅地带给学术委员会,而不是替学术委员会做出决定。”

在有关高校“去行政化”的问题上,邓卫认为,“去行政化”就是把校长书记的级别给去掉的观点简单化了。他说,“去行政化”实际上就是指按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大学自身发展规律来办学,而不是以行政命令来办学,“这是最根本最要害的问题”。

邓卫承认,清华在管理体制上距离世界一流大学有一定差距。但他说,自己在清华学习工作20多年,“没有感觉到这里有深深的行政化色彩”。

■ 热点2

清华校方回应“蒋方舟信件”

蒋方舟称北大清华学子是“既得利益者”;校方表示值得反思

《看历史》杂志最新一期做了“百年清华”专题,在“给清华的一封信”的部分,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08级学生蒋方舟撰文说,北大清华学子一路都是教育和体制的少年既得利益者。“他们毫无障碍地接受学校给予的一切价值观,自诩主流,一百年不动摇、一百年不怀疑;他们青出于蓝地运用官场技巧与规则,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昨天,清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陈旭表示,蒋方舟同学在信中写了一些感受和体会,提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学校需要认真反思。但她同时还说,随着每个人融入学校集体,以及个人成长经历的变化,对学校的理解会慢慢加深。“清华精神不可能在短时间里完全掌握了。”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邓卫也看了蒋方舟的这篇文章,“学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我相信每一个清华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母校是深深的热爱,爱之越深,责之越切。”

■ 回访

蒋方舟:学校的表态让我很高兴

蒋方舟昨天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清华校方有关“爱之深责之切”的判断是让自己感到很高兴的表态,“我的出发点确实也是建设性的。”

蒋方舟说,自己的文章不是战斗檄文,只是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事后大家的讨论远远超越了这封信,也远远超过了清华,“信中所讲的问题是高校的普遍现象”。

蒋方舟承认,可能出于自己“身在此山中”,文章可能会有褊狭的地方。但她坚持认为,不管是作为清华人还是中国人,“首先是人,要有自己的判断力,所谓的集体荣誉感不能代表个人判断。”

蒋方舟理解陈旭的说法,“我觉得毕业前和毕业后的感觉也会不同”。但她仍坚持文中对目前学校状态的描写和感受。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郭少峰http://img.ifeng.com/page/Logo.gif校方回应" TITLE="蒋方舟称清华学生为体制既得利益者 校方回应"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