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业会商”不是管制学生,也不处罚学生
(2011-03-29 19:37:32)
标签:
会商学业南方周末学工部《北京晚报》杂谈 |
分类: 笔扫天下 |
北大:“学业会商”不是管制学生,也不处罚学生
作者: 综合
2011-03-29 17:08:49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57014
日前,北京大学“学业会商”制度的试点引起社会广泛关注。3月28日,北大学工部副部长査晶通过北大网站表示“学业会商”并不是管制学生,也不处罚学生,是“学校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2010年11月,北大学工部、教务部和北大医学部教育处联合在医学部和元培学院启动了学生学业会商试点工作,这项“学业会商”制度在试点接近尾声时引起争论,尤其是对“思想偏激”学生的会商,被认为与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相悖。
有北大学生在博客上(需要注册观看)撰写道,“会商制度的曝光引起舆论大哗,只不过是学工系统长期以来决策方式致命弊病的暴露而已。”
据《北京晚报》3月24日报道,会商的“重点学生”包括:学业困难、思想偏激、心理脆弱、经济贫困、学籍异动、生活独立、网络成瘾、就业困难、罹患重大疾病、受到违纪处分等十类重点学生。
主持这项工作的北大学生工作部介绍,试点院系先对这十类学生进行排查,发现后及时上报,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联系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学生资助中心等部门进行帮扶。据了解,目前元培学院和医学部的试点已接近尾声。预计5月份之后,会商制度将在北大全校推广。
据了解,作为北大本部唯一一个试点单位,整个元培学院有近10名学生进入会商范围,他们多数人是因为学业困难。对于是否有因为思想偏激被“会商”的学生,北大学工部没有予以证实。
据《新京报》报道,北京大学官方网站刊发的一篇访谈稿中,北大学工部副部长査晶针对“学业会商”接受了北大学生记者的采访。
査晶说,北大的多个院系,经常有少数学生产生严重的学业困难,有的甚至中途就离开了北大,“令人惋惜”。
她指出,对于这些学生,学校应该尽可能地给予帮助,动员各方力量支持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度过难关——建立学业会商制度的出发点正在于此。
她认为,导致学业困难的原因往往是长期累积的、综合的、复杂的,学生个人往往不能独自解决这些问题。为此,学校应尽可能地给予帮助,对他们“早关怀、早指导”。
査晶表示,“所谓会商,就是在学生难以依靠自身力量克服困难,甚至连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也力量有限的情况下,由学院组织相关方面,如教学、教务、心理咨询、后勤服务等部门的老师,甚至邀请校外专家,对这些同学的学业情况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和科学评估判断,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并实施帮扶支持计划。”
“会商不是管制学生,会商也不处罚学生” ,査晶强调,经过几个案例的探索,此次试点“在解决问题的效率和效果方面令人满意”。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57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