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鲁迅文学奖”是对鲁迅的羞辱
(2010-10-21 13:50:38)
标签:
转载 |
分类: 笔扫天下 |
鲁迅文学奖与鲁迅何干?
鲁迅文学奖自从设立就来就争议不断,一是评选的悄无声息甚至讳莫如深,被人称为“悄悄地评选悄悄地颁奖”,前面几届甚至连名单都不敢在官方网站上公布,感觉像是一个“分赃行动”。二是缺乏权威性,有损一个“国家大奖”的威望与公信。
但在我看来,鲁迅文学奖最致命的所在乃是它远远没有切合甚至完全背离“鲁迅精神”。鲁迅文学和鲁迅思想的要义乃在于其对于国民精神状态的深切关注,尤其着重表现国民“被奴役的精神创伤”,作家的主体姿态表现为巨大的怀疑和彻底的批判。鲁迅认为“真的知识阶级”“他们对于社会永不会满意的,所感受的永远是痛苦,所看到的永远是缺点,他们准备着将来的牺牲”,“真的知识阶级是不顾利害的”。
放眼已经评选出的四届获奖作家和作品,有几个人、几部作品表现出鲁迅对于“真的知识阶级”所期望的气魄与勇毅?以我有限的阅读来看,除了上一届的鄢烈山之外,恐怕再难找出一个让业界认可的批判性的作家。相反,多的是聪明的、油滑的、玩小技巧的“主旋律”作家,他们完全清楚主流的游戏规则,悠游于各种门派之下,结好于大小权贵之中,哪里有半点“牺牲”和“不顾利害”的愚直与勇毅。而这类聪明人从来就是为鲁迅所不屑的。
鲁迅文学奖奖项的设置也是莫名其妙,在鲁迅文学作品中占据分量最重的杂文居然和散文并为一类,而且开评以来只有两个杂文家获奖,岂非咄咄怪事!与此同时,翻译、文艺理论、诗歌、报告文学倒各占一席之地。鲁迅固然也有过一些翻译作品,但他的翻译是有特定用意的,即介绍那些对于当前中国最为缺乏的世界文学名著,重点是那些追求进步、反映民生、表现反抗精神的作品。而现在获奖的这些作品呢?多是像大江健三郎这样以表现“性”为唯一的文学源泉的作家作品,或者是那些口红似的用以点缀的流行作家。而文艺理论获奖的则是关于贾平凹的论述,可以肯定贾平凹之类的作家绝不是鲁迅所欣赏的。被翻译、评介的作家没有一个是以风骨见称的,没有一个足以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原创作品当然也是如此。如此评选,与“鲁迅”两个字想去何止十万八千里!
难道我们这个时代真的没有鲁迅式的思想者和写作者吗?这个问题就像鲁迅当年回答“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样是个伪命题.鲁迅这个光辉的名字,代表的是对下层的关注,对民生疾苦和精神奴役的关切,代表的是永远思考和反叛的不合作精神。这是我们这样的民族最为缺乏的一种文学姿态和精神姿态。咱们好不容易出一个鲁迅,又何苦用“鲁迅文学奖”的那些莫名其妙的获奖作品来玷污这个伟大的名字呢?
突然想起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假如鲁迅参评“鲁迅文学奖”,他能获奖吗?以历届得奖的作家和作品来衡量,鲁迅要得奖的话,一个字: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