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5个日本人获得诺贝尔奖带来的启示

(2010-10-15 16:31:55)
标签:

中国

诺贝尔奖

国家自然科学奖

诺贝尔科学奖

嫦娥计划

杂谈

分类: 笔扫天下

1.5个日本人获得诺贝尔奖带来的启示

◆日本《新华侨报》,10月10日,王锦思

2010年度的诺贝尔奖陆续揭晓。一个本土日本人,一个定居美国的日本人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姑且算1.5个日本人吧。揭晓的诺奖想必会继续引发中国的诺贝尔追问。

二十世纪,人类创造了有史以来科技发明的80%,但遗憾的是,绝大多数和中国无缘。中国两年一度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多次空缺。由于“文革”造成的教育断层,而今中国科学院研究员70%达到退休年龄,45岁以下只占20%。中国学校教育注重知识传授,缺乏创造力培养,学生能夺取各种奥林匹克奖牌,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创造力缺缺。中国当然也有世界领先的科技,比如嫦娥计划,它也能展现一国的国家形象和科技实力,但毕竟有人走在前,难免落了个重复。

真正算得上世界性成果的贡献,诺贝尔奖当之无愧。2001年,日本提出要在21世纪头50年里培养30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九年来,日本已经有近十人获奖。而1901年至2000年共有七百多人或组织获诺贝尔科学奖。中国本土尚无一人。至于国民的态度,中国人会为未得奥运会金牌、足球未能进入世界杯而顿足捶胸,但对更能表现国家民族实力的诺贝尔科学奖却常能淡然置之。

【点评者说】在引领世界文明的科技创新方面,当代的中外对话模式是——“我们发明了蒸汽机”,“我们有四大发明”;“我们发明了电”,“我们有四大发明”;“我们有相对论”,“我们有四大发明”;“我们发现了介子”,“我们有四大发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