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平常生活向常识回归
(2010-08-20 05:13:28)
标签:
豆沙包四毛亿万富翁老人家杂谈 |
分类: 天下书屋 |
有一位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已经拥有了很多的财富,赚钱已经让他提不起精神来了,当从开始白手起家到赚到第一个一百万的时候他很有动力,当从第一个一百万赚到一亿的时候他也还有动力,但是当从一亿赚的更多的时候他就没那么大的兴趣了,一亿、两亿之间差别似乎不大,因为人生对个体来说能用钱买到的都能买到了,该用钱买不到的还是买不到,我买不来你爱我,也买不来别人真心的尊重我,反而怎么花钱,怎么做慈善成为了他的目的和能建立起他人生意义的价值所在。有一天,这位亿万富翁想起了自己创业时那段艰苦的日子,对于成功人士来说,怀旧创业的辛酸看待自己的功业是一种幸福的享受,他想起自己当初曾经穷困的时候很喜欢吃住的那个贫民窟里一位老人家的豆沙包,四毛钱一个,有一天他开着豪华汽车回到他久违的地方,果然那位老人家还在,他下车去买豆沙包,那位老大爷对他说:“没有了,走吧。”他说他现在就想吃,他可以多给钱,没想到那位老人家说:“多给钱也用,这东西就是四毛钱一个,今天已经卖没了,要吃明天再来吧,也不用多给钱。”说完,老人家推着车子走了。这位亿万富翁就站在那里,刹那之间一种巨大的荒诞感从心底涌上心头:几亿的生意,我自己说做就做了,想吃一个四毛钱的豆沙包,他说没有就没有,人生真是荒谬!
这个类似《读者》风格的故事的确让我印象很深刻,在中国贫富差距日益悬殊的今天,绝大多数的人生存压力很大,钱依旧是谋生所孜孜以求的主要目标,也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体会不到那种超级大富豪的荒谬感,但是却无不做着个子的发财梦,人往往就是这样,开始出发的时候不会忘了远大的理想,但是随着日渐感受到现实的艰难往往觉得远处的昔日的目标就不再那么重要了,日渐变得现实起来,似乎最现实的利益就比那个遥远的理想来的更实际,王小波说: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现实的世界,又都渴望着一个诗意的彼岸。乌托邦有着存在的价值,就在于激发人去奋斗,一旦全部现实,丧失诗意,其实人心本身是承受不了的,完全的在现实中蝇营狗苟没有任何超越的崇高的东西支撑生命,那种生命注定也不会有幸福感,也不会有快乐。
耽于物质的享乐会让人沉沦,那种沉沦即便没有痛苦,甚至无比欢欣,但也确实所有沉沦中最彻底的沉沦,当这种风气成为社会普遍的风气的时候,在一个急功近利,公正正义迫害,他人即地狱的社会中生活,个体是不适应的,而一个有崇高精神,崇高追求,有高道德水准的时代个体也会容易获得开心。
你翻开一本《弟子规》,其实谈到的许多做人的问题不过是常识问题,而现在的一大问题恰恰是常识性的回归,我们在回归古代小孩子入学的第一课,从那里开始寻求一种生命意义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