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事部调查数据:六成应届大学生毕业即失业

(2007-08-15 16:09:38)
标签:

教育杂谈

分类: 笔扫天下
  这是我看到目前比较权威的调查报告了,刨除各个大学在统计就业率时候可能的不实之处,调查结果也是不容乐观的,而且还有继续恶化的趋势。教育搞到这个成果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想想当年身边有人那么热中想办法转系去上法律专业,仿佛毕业就能做律师,再看法律的就业现状不知道他们会做何感想。大学仿佛成了学子们的一枕黄粱,毕业的时候才发现,理想和现实原来有多大,现在就变得比原来还要更大。 大学如同养殖场一样的培养模式所酿造的恶果将由我们整个民族的未来来承担,可悲。

 

截止到5月底,2006年毕业的本科生中,半数以上未找到工作。

?/P>

有四成人认为,就业依靠“关系网”是最有效的途径。

?/P>

今天上午,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合作完成“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公布,该调查涉及的样本包括全国近百所高校的6000多名大学本科毕业生。

?/P>

就业比例

?/P>

半数人5月未签约

?/P>

今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至413万,就业难问题更加突出。调查结果显示,截止到5月底,2006届本科毕业生中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占49.81%,不想马上就业的占15.02%,而没有找到工作的比例为27.25%。

?/P>

全国应届毕业生就业比例

?/P>

(截至5月底)

?/P>

27.25%

?/P>

没有找到工作

?/P>

49.81%

?/P>

已签约和已有意向

?/P>

15.02%

不想马上就业

?/P>

最新数据

?/P>

北京六成已就业

?/P>

今天上午11时公布的此次调查最新数据显示,北京应届大学毕业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比率为60.37%,高出全国10个百分点。

?/P>

影响就业因素

?/P>

专业 法学六成难就业

?/P>

本次调查的学生专业可划分为法学、管理学、工学、教育学、经济学、理学、历史学、农学、文学、医学和哲学等学科门类。调查显示,农学学生就业率高达78.38%,而法学专业仅为37.85%。按就业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农学、管理学和工学,而医学、教育学和法学则相对较低。

?/P>

性别 男生比女生吃香

?/P>

男性毕业生的“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比例为55.71%,而女性毕业生该比例则为41.08%。

?/P>

有27.3%的用人单位承认招聘时偏向于男生,72.7%的单位表示没有明确的性别倾向。

?/P>

区域 东部地区好于西部

?/P>

此次调查的学校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主要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个区域。其中,东部地区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学生占62.43%,中部地区为47.88%,西部地区为41.73%,东北地区为43.39%。

?/P>

能力 单位最重适应能力

?/P>

调查显示,有24.14%的学生认为个人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而对这些能力进行分解时,求职过程中的难题分别表现在自我表达能力(35.80%)、外语能力(32.09%)、专业能力(31.88%)、人际交往能力(30.36%)等方面。

?/P>

而用人单位要求最多的是环境适应能力(65.9%),其次是人际交往能力(56.8%),然后依次是自我表达能力(54.5%)、专业能力(47.7%)和外语能力(25%)。

?/P>

就业途径

?/P>

四成首选“关系网”

?/P>

在人际关系之于大学生职业搜索行为的重要性,性别、地域和专业之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平的影响以及大学生就业预期等方面的调查结果与传统观点并不完全一致。

?/P>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讳言人际关系网络之于用人环境的影响,但此次调查显示,人际关系网络仍是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寻找就业机会的理想途径。有41.61%的学生认为,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

?/P>

期待薪酬

?/P>

六成选一两千元

?/P>

薪酬预期上,有六成以上(66.10%)的大学生将月收入定位在1000-2000元之间,1.58%的学生甚至愿意“零工资”就业。而在调查中,77.3%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

?/P>

权威说法

?/P>

六成应届大学生毕业即面临失业

?/P>

民盟中央秘书长高栓平:高栓平列举了一组人事部的调查数据: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338万,2006年达到413万,比去年增加了75万,增长率为22%,而全国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预计约为166.5万人,比去年实际就业减少22%。“这意味着将有六成应届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文/记者张丽锦

 

2006年07月16日14:57   法制晚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