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照进现实》首映了。之前,听过那首单曲,很舒服,要是人能像是在 这样的音乐里该多好,不拧把。最近老是想到这个词,拧把,电影里也提到了好几次。有几个人不拧把呢?这好像是在梦想和现实间游走的人要终身奋斗,渴望逃脱 的一种状态。唉,善良又有些软弱的人啊。看电影资料,创作者们说这是七零后的标志性困惑。用年龄划分人群没什么意义,像电影里的导演所说,没有当代青年,只有痛苦的人,困惑的人,什 么什么的人。不过我正好也是七零后,不知道是否是这个原因,让我觉得电影中的一句一句对白,都像是夜深人静的时候,自己和自己的对话,而且句句中的,应该 不止如此。
真的很想读一下剧本,因为有很多的台词,是在电影院里消化不了的。主持 首映之前,我去看了电影。进去晚了一会,没了座位。不过来得巧不如来得早十分有道理,在门口站了一分钟,就有一位女士离座,而且似乎是唯一的一位。可是我 自从坐下,就一直担心那位女士会回来,因而有点左顾右盼,精神不够集中。导演真的很话痨,很佩服韩童生老师背词的能力,也很喜欢王朔的那些长短句。只不 过,更想当作书来读一下。快结束时候的台词可能已经挑战了很多人的极限,我身边的观众小声说,我走神了,实在不行了。
哈哈,是有些需要像在看《达芬奇密码》时的全神贯注。如果不熟悉北京话,那就更难了,建议带个北京人一起去看。
但是,除了台词,还是被那些属于电影的东西打动了。起码现在回想起来卧 室里的幽暗温暖,卫生间的惨白,霓虹的彩色,还有日出的光束,都成为了星星点点的视觉印象。还有什么呢?那盏透露了导演的趣味的灯,散发着靡靡之香的烟, 满桌装在快餐盒里的食,好多好多,像是被一段又一段对话串起的光怪陆离的碎片。
就算这个故事真的被改编成话剧,我还是会更喜欢电影,喜欢看老徐和韩童生的特写,喜欢看他们被放大几倍后的眼睛,表情。
有个记者问老徐,她的梦想是什么。老徐笑着说,自己的梦想就是每天可以 自由自在,很悠闲,没什么压力。我说这个梦想好像很难。她说,这个梦想最难了。好多看似简单的梦想都难。在制片方征集的纪录梦想摄影作品里,有一幅最打动 我。那张照片最简单,爸爸和妈妈在自家小院门口傻傻的,开心的笑着。照片下的文字更简单:那些日子我在家,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三十幅照片,有各种各样的梦想,获票最多的照片,下面有这样的文字“我 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只知道别人要什么,我们不知道自己会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得票最多,说明最多人感同身受。但是当电影里日出了,一切还会 继续,我们可以选择继续演下去,也可以选择放弃,也可以再想一想,不用着急,还有时间,还有希望。
补充一句,梦想照进现实,喜欢这个名字,老早就喜欢上了。
还有,今天主持的时候,一连串主创的名单中,录音陈琛被我错过去了,眼睛走神,一下没有看到,实在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