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散文随笔 |
兰州拉面
朱晓玲
去年(2018年)12月下旬的某一天,我先生到医院作身体例行检查,被查出尿酸过高。拿体检报告的那天,因先生要去口腔科看牙齿,他的体检报告,是陪他一起去医院看牙齿的我去拿的。我拿了先生的体检报告后,到内科请内科医生看看检查结果。内科医生翻着体检报告看了看,说:有脂肪肝和尿酸偏高,其他各项指标都还正常。我问医生,尿酸偏高和脂肪肝需不需要吃药?医生说,现在不需要用药。等一个星期复查后,看这两项指标有没有变化,再确定是否用药。之后,医生叮嘱:等待复查期间,不能喝酒、不能吃豆制品、不能吃海鲜、不能吃太油腻的食物等等。正在我与医生交流时,在口腔中心(口腔中心和医院共一个院子,相距很近)看完牙齿的先生来了。
“检查结果怎么样?”走进内科的先生问我。
“有两个指标有点问题。”见先生来了,我站起身,将坐着的凳子让给他,说:“你来了正好,坐下来听听医生怎么说。”
先生坐下后,医生将刚才对我说的一番话,对我先生又耐心地复述了一遍。我先生听医生说他尿酸偏高时,吃惊地说:“不会呀,我去年检查时,尿酸很正常啊。而且,我现在也没有任何不适的反应啦。”
“你不是脚后跟一直在痛吗?”对尿酸过高症状没有任何认知的我,提醒他说。
“哦,是的是的,我的脚后跟痛了很长时间。”我先生对医生说。
“你脚后跟具体是哪儿痛?”医生问。
“就这儿痛。”先生抬起脚,将袜子脱掉,指着脚后跟对医生说:“尤其是晚上起夜,下床时,痛得不能落地。”
“嗯,这儿痛啊。这儿痛不是痛风的症状。”医生侧着身子,偏着头看了看我先生指着的地方,说:“人体很多指标不是很稳定的,尤其是老龄人。今天检查偏高的指标,说不定过几天复查时,又恢复正常了。你过几天再来复查看看吧。”
写到这儿,不禁使我想起几年前,先生被检查出角蛋白19—2G2偏高,让我们虚惊一场的往事。但愿这一次,也如上次那样,是一次误诊。虽然尿酸偏高,没有角蛋白19-2G2偏高那么让人感到恐怖可怕,但,毕竟也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儿。
在先生等待复查期间,我们严格遵照医嘱,杜绝了吃油腻、豆制品、莲藕汤等食物。爱喝酒的先生也控制不喝酒了,海鲜就更上不了我们的餐桌。
在先生等待复查过程中,时间,在不经意间,就跨了一个年份。由2018年跨到了2019年。因元旦放假,我先生到医院复查时,已是元月7日了。先生到医院复查时,我当是一定要陪他一起去的。
非常庆幸的是,复查结果比较令我们欣慰:先生的尿酸,与正常值略高出40。我们拿了化验单去问医生,需不需要用药?说话慢条斯理的医生断说:“不需用药”。医生还说,只要平时多注意饮食多注意锻炼就行。在我感觉中,这位不给患者乱开药,不主张患者滥用药的医生,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真是一股清流。不由得你不对他肃然起敬。总结一下这位医生对我先生的医嘱,就是:合理的饮食结构+锻炼+良好心态=健康。
“谢谢谢谢!”我们发自内心地向这位有着良好医德的医生道过谢后,心身轻松地由医院出来,已是上午十点多钟了。
“我也是饿了。”先生说。
“你想吃什么呀?”
“我吃热干面吧。”先生说:“你呢?”
“我不想吃热干面,我想吃……”我在说着话时,四处望了望,见马路对面有一“兰州拉面馆”,就说:“嗯,我去吃兰州拉面。”说着话儿的同时,我往马路对面走去。
“哎,等一下我。”不等我走到“兰州拉面馆”,先生就在后面喊着说:“我和你一起去吃拉面。”
“怎么,热干面没有了?”
“不是。”先生说:“那餐馆太脏了。”
我们说着话的当口,就走到了“兰州拉面馆”。 门口放有两张小矮方桌,桌子四周放有几只小矮凳子、面积不是很大,屋内两排对称着放有四张木条桌的面馆,看上去还算干净。然而,生意好萧条哟。整个面馆内,只有一个年龄看上去约模三十岁出头的男子,孤独地坐在最中间那张长条桌边,面无表情,低头吸吸嗦嗦地吃面条。
“给我来一碗拉面。要素的啊。”我说。
“你呢?”我问先生。
“我吃刀削面。”我先生说:“也要素的”。我们进了面馆,找一靠墙而放的长条桌子坐下。
“好嘞。”轻年女子应道,而后又车转身对精神(看上去心思比较负重)状态不是很好,个儿不是很高精瘦精瘦、头戴回民白帽,站在案板前正在揉面的小伙子喊着说:“一碗刀削面一碗拉面。都是素的。”
戴回民帽的轻年男子并没有语言回答,而是用行动作答。年轻女子的话音刚落,他就非常娴熟地切了一小块面团,揉了揉,开始象变戏法似的拉扯面条。
“你们是兰州人?”在等拉面的时候,我走到案板前,问正在拉面的轻年小老板。
“嗯,是啊。”
“你们是小俩口吧?”
“嗯,是的。”
“你们到我们湖北有多久啊?”
“一年多了吧,快两年。”
“湖北人好吗?”
“还可以吧。”
“你们多长时间回一次家?”
“一年回一次吧。就春节回家,平时不回家”
……
正在我和小老板聊着话儿时,面馆门前来了几位穿便服的中年男子。其中一位手拿照相机的男子走到门口,冲着小老板说:“你们门前的桌子板凳要搬进面铺里面来。外面不准放桌子,影响行人走路。”
“我们下午会搬进来的。上午有时顾客太多,桌子放不下。”小老板娘走到门口,解释。我感觉这几位穿便服的中年男子,应该是城管工作人员吧。于是,脑海中出现了常在网络上看到的城管人员将摊贩的桌椅板凳摊位所卖物品踢飞的情景。想到这些,我有点担心,拉面馆外面的桌椅是不是也会被踢飞?我还想,如若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我是不是应该出面劝阻?
然而,现实是,我想象的粗暴执法的情景并没有发生。我的担心很显然是多余了。事实上我看到的情景是:穿便服的几位中年男子,说话的语气并不凶狠,甚至可以说是比较温和。他们说:“你们现在把桌椅搬进去吧。我们要把你们的面馆拍几张照片(为什么拍照片,没有说)。”说着,几位男子还帮着将桌子、凳子收拾起来,靠着门外的墙边放下。看到这样的人文情景,我还是比较欣慰、暖心的。我想,这种温和的人文环境,或许就是这对千里迢迢来到我们这座小城谋生的夫妻停下漂泊脚步,暂把他乡当己乡的理由吧。
拉面刀削面很快就做好了。味道真的很鲜美。吃完面条付过款后,我向小老板提出请求:“我可否拍几张你们的照片,发在我的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你可以不同意。”我很想在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中帮他们做做广告。我这个心思没对他们讲。
“可以呀。”小老板同意了。小老板年轻的妻子,冲着我轻轻的笑了笑,也算是同意了。
“谢谢你们啊!”我说:“你们做你们的事,不要管我。我就是要拍你们在工作时的照片。”
我在拍他们的照片时,看着他们悻悻落寞的身影,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伤悲。他们都很年轻,但我在他们的脸上身上看不到年轻生命应有的欢欣和朝气,更多的是超出他们年龄的老成和负重。
远方,对于背景离乡的他们而言,不是诗意,而是为了生存,负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