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简洁与美》-----纪念乔布斯生辰

(2013-02-25 23:06:45)

今天是乔布斯的生辰,转出去年的文章,作为纪念!

以高度互联为特征的C时代是一个创新至上的时代,也是一个消费主义的时代,而创新毫无疑问是企业持续成功的关键。在如何领导C时代的企业创新方面,作为时代奠基人之一的史蒂夫·乔布斯的实践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启示。

  在历史的万神殿里,与乔布斯比邻的名人可能是托马斯·爱迪生和亨利·福特。爱迪生并不是第一个使用电的人,福特也没有发明汽车,但他们都是将当时的最新技术推广应用到大众日常生活之中的天才,在推广最新技术的过程中,他们顺便改变了人们每天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乔布斯作为我们这个时代一位最重要的创新天才,带领苹果公司彻底变革了六大行业:个人电脑、动画电影、音乐、电话、平板电脑和数字出版,可能还会有第七个产业:连锁商店。当然对于零售连锁行业算不上彻底变革,但是这个行业的新画面已经呈现,这就是App store,为数字内容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搭建了一个直通市场。

  创新需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吗? 乔布斯的回答是:No!他认为“大众是乌合之众”。他经常引用亨利·福特的一句名言:“如果我当年问大家在交通工具上想要什么产品,大家一定说给我们一匹更快的马车!”这符合常理,如果你让一个没有吃过肉的人,谈吃肉的体验,当然勉为其难!用户只有使用产品以后,才能体验出改进的建议。在IT行业中有个基本经验:工程师说只要你能提出用户需求,我就能设计出软件;用户说我不知道软件能完成什么功能,怎么提出应用需求。事实上,这种“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哲学悖论骚扰着整个创新领域。乔布斯打破了这个悖论,他具有“先验性的设计用户体验”能力,相当于“时空穿越”的能力,他能穿越到未来世界,将用户最需要的精彩体验收集起来,然后融入到现在的产品设计过程中。正是这种先验性的用户体验,苹果推出了一系列产品iMac、iPod、iPhone、iPad等,美轮美奂,诱惑着全世界新一代的“亚当夏娃们”。

  乔布斯这种“先验的用户体验”来自哪里?难道他真是一个“非人类”?这只是人们对乔布斯才华的赞叹而已。笔者的基本解读是:乔布斯只是掌握了人类的两个最基本情感:“简洁与美”,并将此融入大众产品的设计中。有人这样评价乔布斯,他拥有令人吃惊的能力,总是能够发现那些应该存在而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东西,找到合适的新技术,将其和无法想象的美学元素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出巨大的魅力。

  纵观苹果推出的一系列产品的共同的也是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简约。最直观的外观、最简单的操控方式、最直指人心的功能设计事实上,乔布斯和苹果设计团队的偶像是博朗(Braun)电器公司工作的德国工业设计大师迪特·拉姆斯(Dieter Rams)。拉姆斯崇尚的设计理念是“少而优”(Weniger aberbesser)。为什么用户认为简单就是好?因为对于一个有形的产品来说,用户喜欢那种控制它们的感觉,而简单的物件更容易掌控。如果在复杂中有规律可循,用户的体验是:这个产品可以听命于于我,它才是我真正拥有的东西。当然用户的支付意愿也就空前高涨。

  自从在第一本苹果手册里宣称“大繁至简”以来,乔布斯就追求简洁为目标。追求简洁不是要忽视复杂性,而是要化繁为简。“要把一件东西变得简单,还要真正地认识到潜在的挑战,并找出漂亮的解决方案。”乔布斯和设计团队为此绞尽脑汁。简洁是真正意义上的简洁,而不是表面功夫;简洁并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也不仅仅是把杂乱无章的东西变少或抹掉,而是要挖掘复杂性的深度。要想获得简洁,你就必须要挖得足够深,比如,如果你是为了在产品上不装螺丝钉,那你最后可能会造出一个极其繁琐复杂的东西。更好的方式是更深刻地理解简洁二字,理解螺丝钉的作为产品的一部分,它的作用机理是什么?唯有这样,才能深刻地把握产品的精髓,从而判断出哪些部件是可以拿掉的。

  有一个“大繁至简”案例。苹果公司的iPhone设计团队,昼夜兼程,设计了iPhone的样图,屏幕上有“开始、文件”等windows风格的菜单,向老爷汇报。乔布斯进来以后,在白板上画了一个长方形,下端有一个圆圈,告诉团队这就是未来手机的模样,然后走人。设计团队崩溃了后来果粉们见到了iPhone手机。在这个故事中,乔布斯把握了用户使用各种功能按钮的精髓——“切换”,并将其设计为一个“圆圈”。

  如果仅仅具有设计的天赋,乔布斯充其量就是一个伟大的设计师,更重要是:乔布斯对每一个产品,他既有宏观的见解,又能考虑到细枝末节。他能够把握公司的全局,懂得商业概念和营销概念,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很快,考虑iPod、 iPhone、iPad、iMac等产品线之间的联系。最为神奇的是:单凭桌上的各种产品模型,他就能看出公司在未来3 年的发展。

  为什么对苹果产品爱不释手?因为苹果产品具有艺术价值。乔布斯有句名言:“了不起的木匠是不会用糟糕的木头做柜子的背面的,虽然没有人去看它。” 由此可知,“木匠”乔布斯要求大衣柜的背面都有美感设计,其余产品的时尚、前卫等可想而知。正是“唯美主义”的设计征服了世界,引起了果粉们宗教般的崇拜。

  有一个例子能说明乔布斯完美主义个性。在乔布斯住进病房以后,有一次护士给他戴镇静治疗的面罩时,虚弱的乔布斯把它扯掉,嘟囔说自己讨厌那个设计,他命令护士去拿5种面罩让他选一个喜欢的。他也讨厌手指上的氧气监视器,认为它太难看也太复杂,他甚至给出了更完美简洁设计的具体建议。

  乔布斯的偶像之一是宝丽来创始人埃德温·兰德,乔布斯说:“埃德温·兰德强调了既擅长人文又能驾科学的人的重要性,于是我决定,我要成为这样的人。”这就是“艺技主义”,传统上科技是冰冷的,艺术是感性的,乔布斯就是这样的跨界人才,他能够技术表现艺术,设计出诗一般的产品。“高科技”+“高情感”正是“苹果派”的核心竞争力。

  乔布斯的“简洁和美”更多的来自直觉。他像个探路者一样,可以吸收信息,嗅到风中的气味,对未来先知先觉。在苹果公司的产品设计陈列室中,他会明确指出自己喜欢的模型和草图,放弃那些不喜欢的,“我跟着我的直觉和好奇心走, 选择了很多东西,后来都被证明是无价之宝。”

  这种直觉而非大脑的处理能力归功于他早年的禅修。禅宗“明心悟性”的哲学帮助乔布斯找到了自己的本心,并从中汲取力量。禅修磨练了他对直觉的欣赏能力,教他如何过滤掉任何分散精力或不必要的事情,在他身上培养出了一种基于至简主义的审美观。当面临设计方案的选择时,主宰的不是所谓的市场调研或者消费者的意见,而是乔布斯精神世界。乔布斯内心的明悟使他找到了一条终极的产品之道。

  2005年,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赠给毕业生这样一句话:“求知若饥,虚心若愚。(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显然,一向自命不凡的乔布斯也意识到“foolish”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力量的局限性,而更愿意与其他人合作,可以做到“宁静的心、质朴无瑕、回归本真”,实现了参透人生,

  百年以后,后人再盘点这个时代,也许会这样评价乔布斯:“在他的时代,他超越众人,创造了极具创新性的产品,把诗歌和处理器的力量完美结合。由此开创了敏感、完美主义和想象力结合创新时代,培育出了在艺术与科技的交汇处成长得最茁壮的公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